学科园地

经验分享,共促成长

11月16日上午,小学部英语组开展了以“经验分享,共促成长”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首先,祁慧老师和大家分享了英语剧的创作过程。本次南京市英语剧比赛,我校成功蝉联一等奖,归功于祁慧和朱琦娜两位老师的辛勤付出。从主题的确定、剧本的产生、一次次排练、到最后的市级比赛,历时半年。她们凭着专业的素养、敬业的拼劲,在学校、同事的支持与协助下,迎难而上,最终取得傲人的成绩。她们认真的态度、积累的经验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接着,马琳和梅晶晶两位老师向大家分享了她们在加拿大学习收获和感受。作为江苏省雏鹰项目的优秀代表,两位老师共赴加拿大学习2个月,深入加拿大学校,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当地生活,感受加拿大的风土人情。在本次教研活动中,她们将学到的精髓分享给大家,并结合了我校英语教学情况,介绍了一些适合不同年级段的教学活动,创意十足且实用性很高。 本次经验分享,让大家相互了解、学习到很多宝贵的经验,促进老师们在专业道路上共同成长。                                                                        (文:余进跃/图:陈着)   祁慧老师分享英语剧筹备体验 马琳老师分享加拿大之行学习成果 梅晶晶老师介绍加拿大美景和风土人情
2017/11/21

目标导引下的识字教学策略研究——语文组校级教研活动

2017年11月20日下午,小学部全体语文教师在录播教室开展了以“目标导引下的识字教学策略”为主题的语文教学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由二年级备课组承担,活动分为文本解读、课堂教学展示和教学评价三个环节。 首先由二年级备课组的六位老师汇报她们基于目标教学对识字课文的文本解读并进行了单元教学策略的整合。许茜老师围绕教学目标从朗读指导、识字写字和抓住冬天的特征理解词语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孔令沂老师围绕教学目标从朗读指导、识字写字和抓住祖国地理位置特点理解词语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两位老师将教学环节与教学目标一一对应,为我们解读了该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词串教学。接下来,王佳、徐娴两位老师就识字7展开了目标引导下的会意识字教学策略的文本解读,从讲故事识字、摆动作识字、比较识字、古文字的演变识字四个方面向我们阐述了如何进行会意识字教学。王琰、吴隽妍老师还就识字8展开目标引导下的形声识字教学策略的文本解读。 随后,吕依蔓老师带领二(9)班的孩子们向所有的语文教师展示了《识字8》的课堂教学。吕老师紧紧围绕课时目标展开教学,每一教学环节的设计目标指向明确,先呈现出“包”的古体字,然后联系日常生活中所能看到的“包”字展开教学,再联系不同的偏旁,揭示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最后,让学生们自由拓展“包”还可以与哪些偏旁组成新字。所有的教学环节都是为了实现“看形旁识字义”这一教学目标,问题的设置层层深入,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尤其是在最后一个拓展环节中,学生活学活用,又将课堂气氛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教学展示过后,李谨良、濮春兰、张明静、曾敏敏、邱明莉五位老师分别谈了对这堂课的思考和理解。她们认为,这节课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内容饱满,层次清晰,环环相扣,学生掌握得较为扎实。教学层层深入,上出了识字课的广度和深度,尤其是对“包”和“饱”字的拓展令人印象深刻。但老师们也建议课堂上可以增加一些小组活动和游戏,在增强课堂的趣味性的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老师的评价语还需要丰富而有针对性。 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这也是我们目标导引下的识字教学策略研究的一次新的尝试,老师们将带着过程中的收获和思考走向自己的教学实践,学思结合再探究。                     
2017/11/21

关于《简便方法运算的探索》 ——五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研讨

2017年11月7日下午,小学部全体数学教师齐聚录播教室,开展了关于《简便方法运算的探索》的集体备课研讨活动。 此次教研活动由五年级数学组承担。集体备课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一、教学目标,二、教学安排,三、教学重难点,四、小数简便计算的提高扩充,五、小数简便计算的易错题,六、互动研讨。 首先,主持人明确主题,点出开展此次集体备课的目的。接着五年级备课组李畅老师和王蓉老师从教材入手,指出如何灵活的运用运算定律以及性质,从而达到简便运算的目的。接着,郑莉老师结合教材安排,提出建议:在教学第四单元教学完小数加减法后添加一节关于《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简便运算》,巩固练习,提高学生运算能力。随后,王宏基老师和曹俊老师分别从简便计算的提高扩充和易错题这两个方面进行备课。通过题组练习,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规律合理、简洁的运算能力。最后,谢安华主任助理对五年级备课的辛勤努力给予高度赞扬,并鼓励年青教师细心记录、学习。 这样的集体备课,使得集体备课从形式走向了实质,每一位教师都有明确的任务,带着问题来集体备课,又带着思考走向教学实践,切切实实地解决了教学中遇到困惑,值得提倡。 (图文/王丽)   谢安华主任助理主持开展教研活动 五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氛围浓 台上台下老师积极互动 全体数学老师认真聆听
2017/11/09

关注情景创设,让语言交流更加真实

10月26日上午,小学部英语组开展了以“关注情景创设,让语言交流更加真实”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陈着老师和顾颖龄老师给大家呈现了两节教学研讨课。陈着老师执教内容为朗文3A《 Chapter 3 Festivals we like》 Part C,他运用动画、图片、录音等手段创设直观情境,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理解新知识,并且在情境中运用、交流。顾颖龄老师执教内容为《2A Chapter 3 People who help me》Part E, 顾老师围绕感谢信创设情境,将本课时新授内容与已有知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的交流更加流畅,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时顾老师非常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课堂指令清晰明确,课堂秩序井然,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高。 课堂展示结束后,全体教师按照年段分组研讨、评课,畅谈听课感想,也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通过本次活动,老师们更加深刻体会到情景创设的重要性,特别是任教中低年段的老师更应注意使用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形式与过程更加直观、生动、形象,以适应儿童的认知特点。                                                                             (文/余进跃   图/陈着)   陈着老师执教《3A Chapter 3 Festivals we like》 宫隽睿老师评课 顾颖龄老师执教 《2A Chapter 3 People who help me》  
2017/10/31

叩开书法课堂教学之门的研究 ——语文组沙龙研讨活

为推进我校小学书法课程教学研究的开展,2017年10月30日下午,小学部朱兆明主任带领全体语文教师、书法教师齐聚录播室,开展了以“叩开书法课堂教学之门”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 此次活动由四年级语文组承担。活动分为课堂教学展示、年级组交流汇报、学生教师现场书法作品欣赏与评价三个部分。 首先,在课堂教学展示部分,钱素玉老师为大家呈现了一堂精彩的“写好三点水的字”的研究课。钱老师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大气自然的教学风格,驾驭、调控课堂的能力,富有趣味性和艺术性的课堂设计,适时的示范引领充分调动了学生书法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一点在上方,二点稍偏左,提头对二点,尖尖对一点”的小口诀让学生们铭记三点水偏旁的书写要领,也给在座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后,四年级组全体老师交流了自己在执教“书法课”时的智慧火花,并与听课老师展开热烈的互动。袁圆老师针对所展示的这节书法课进行流程构想,紧扣目标,娓娓道来;宋祥贵老师对“书法课教学之门”的解说独具特色,让老师们茅塞顿开;万馥蕾老师的点评“大中见小,粗中见细”;王文丽老师展示的书法“读结体”视频让人耳目一新……听课老师们交流了写字教学的经验,作品展示环节更是师生自我总结与相互促进的过程。 最后,小学部朱兆明主任做了最接地气的指导——现场演示设计制作书法纸的方法,并分享了自己对书法研究的成果。 此次研讨活动给老师们留下的除了收获,更有无尽的思考,我们将带着思考走向教学实践,让我们迈着更坚实的步伐走进书法教学的园地,做到“认认真真写字,端端正正做人”,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文/袁圆)
2017/10/31

自己动手,我的服饰我设计

——记特色课程“扎染”艺术走进课堂 10月23日上午,阳光明媚。小学部综合组老师周亮在三(3)班开设一节公开课--《我设计的服饰》,全体综合组老师参与教研。 周亮老师以生动幽默的课堂语言,巧妙的课堂设计,机智的课堂点评,为老师们呈现了一节精彩的研究课。周老师以大量衣服图片导入,解析服饰含义,分析服饰功能:护体、遮羞、避寒与装饰。继而引入“扎”“染”艺术,介绍扎染的方法,学生初步尝试扎衣服。随后周亮老师结合学生所扎衣服进行讲解”扎”法,披萨饼分块的方法直观幽默,为后面分别染色奠定基础。在染色环节中,周亮老师一边讲解注意点一边示范,最后衣服成品的展开,学生自发鼓掌让这节课达到了高潮。随后学生自己开始扎染衣服,教师巡视讲解。最后展示学生作品,评价服饰,分析问题。本节课学生举手发言积极,扎染中人人参与,课堂参与度非常高。 课后,全体综合组老师参与评课。首先,周亮老师进行了简短汇报和反思:针对衣服颜色太少与混色,他指出自己一直在强调颜色均匀,但是没有控制颜料量的把握。综合组老师对本节课给予了高度认可,大家认为本节课很好地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并将扎染艺术与课本进行结合,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学生接触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同时也就本节课谈了自己的想法。 最后,夏成君主任对老师们提出了几点殷切希望:第一点、望我们能备好,上好每一节课;第二、希望教研组能研究好自己的特色,争取让自己的特色早日走进课堂。                                                                                                              &#
2017/10/24

关注儿童生活 让教学童趣化

                   ——我校参加建邺区道德与法治研讨活动 2017年10月17日上午,建邺区“基于儿童生活的低年级童趣化教学”研讨活动在新城小学北校区举行。我校张雪茸、邱明莉两位老师参加本次研讨的授课与微讲座环节。 研讨活动正式开始前,教研员徐静老师要求听课老师们围绕教材内容,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环节设计这三个问题来观课。 第一节课由新城北校区的王晨老师授课,她执教的是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的第11课《别伤着自己》,接下来是新城北校区聂载颖主任的微讲座。 第三节课由我校张雪茸老师授课,她上的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的第10课《吃饭有讲究》。张老师通过动画,自编洗手儿歌,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知道吃饭有很多讲究。饭前要洗手,洗手要有正确的方法,吃饭时要注意卫生和文明礼仪。课堂上,孩子们小手高举,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课后,邱明莉老师以“儿童生活——教学的起点与终点”为话题,就本节课的磨课、试上过程进行交流。邱老师从“童眼看教材”“童心备学生”“童趣绕课堂”这三个角度向参加活动的老师们汇报了我校道德与法治备课组是如何解读教材,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同时感谢教研员徐静老师来到我们学校进行两次听课指导,每一次指导都让参加听课的老师有所收获,对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做到心中有章法。 为了准备这次教研活动,张雪茸老师在学校一共试上了四次,部分一、二年级道德与法治老师参与听课、研讨。一次磨课,一次成长。老师们将珍惜每一次研讨活动,以此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图/文 邱明莉)   张雪茸老师授课 张雪茸老师参加孩子们的讨论 邱明莉老师做微型讲座 教研员徐静老师组织老师们研讨  
2017/10/19

美,无处不在

——课堂教学中运用美的语言,拉近你我距离 10月16日上午,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综合学科全体教师,在录播室进行了“美,无处不在——课堂中运用美的语言,拉近你我距离”教研活动。 首先大家一起观看了一段视频。在视频的感染下,大家畅所欲言,纷纷表示感受良多,尤其是在教学工作中,要学会主动承担、细致入微、“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接着,本次教研活动进入高潮,各个学科分别向大家展示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美的语言,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在音乐学科李艺璇老师令人陶醉的歌声和优美的孔雀舞姿中,大家一起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在李老师的带动下,其他学科老师的手指也不知不觉地跟着翩翩起舞,很好地为大家阐释了肢体动作在音乐教学中的感染力。汪姁愉老师则将五线谱知识编成顺口溜,用优美的语言将枯燥的乐理知识展现给学生,轻轻松松将专业术语化繁为简。 美术学科则从语言的正确简洁、语言的幽默、语音语调和肢体语言、语言的艺术等方面,全方位地为大家展示了美术课堂中语言的魅力。周亮老师为我们讲述了如何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幽默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信息学科的三位老师则从体态语言的恰当性、专业语言的准确性和评价语言的激励性三个方面展示了信息技术课堂的语言特色,肢体动作和眼神的结合,走进学生,完成情感的交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复杂的专业术语具体化、形象化,相信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体育学科则用小短剧的形式创设情境,将原地队列和各项体育运动用小口诀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使游戏、教师、学生融为一体。 科学学科的张慧老师以《消化食物》这一课为例,用准确、简洁、严谨的语言展示了科学课堂探究的魅力。 教学,不只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而语言,更是课堂中的行为艺术,美的语言可以拉近你我的距离。相信通过这次教研活动,对于语言的规范性、趣味性、激励性,每一位教师都有更深的认识和体会,也相信我们综合学科的课堂效率会更上一层楼。                                     (文/朱凤惠)
2017/10/17

新课程理念下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数学组沙龙研讨活动

2017年10月11日下午,小学部全体数学教师齐聚D楼报告厅,开展了以“新课程理念下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为主题的沙龙研讨活动。 此次教研活动由四年级数学组承担。沙龙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一、《标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要求;二、“解决实际问题”内容结构;三、“解决问题的策略”内容结构;四、内容编排特点;五、培养学生的能力。 首先,主持人明确主题,点出开展此次沙龙研讨的目的。接着四年级备课组老师从课标以及小学阶段12册教材入手,详细有序地梳理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结构。通过对内容编排特点的研究,明确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能力。 随后,谢安华主任总结并布置近期数学组教学工作。 最后,庞洁校长对此次研讨活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对四年级备课的辛勤努力表示了肯定,同时也对沙龙活动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例如,为了便于研究,建议选题要小,要基于教学案例研究;沙龙研讨中可以与台下进行互动,发生思维的碰撞等等。 此次研讨活动给老师们留下的除了收获,更有无尽的思考。我们将带着思考走向教学实践,切切实实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惑。 1.主持人致开场词 2.四年级备课组沙龙研讨中 3.全体数学老师们认真聆听 4.庞洁校长现场点评与指导 (图文/王丽)
2017/10/12

启蒙法治教育 培养规则意识——低年段道德与法治研讨活动

2017年9月28日,一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任课教师在一(2)班教室集中,开展低年段道德与法治研讨活动。 本次研讨活动的主题是“启蒙法治教育,培养规则意识”。周礼华老师执教《校园里的号令》。周老师引导孩子们从平时课堂口令说起,知道什么是号令。接着孩子们分别听上课铃声、下课铃声、眼保健操音乐,说说这些号令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周老师还引导小朋友们观看视频、听故事,思考为什么要听号令。小朋友们观看认真,讨论热烈,从而明白号令能让我们排队整齐、迅速,学习更有精神,校园生活更安全、快乐。课堂上,周老师不仅带着孩子们思考、讨论,更让孩子动起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小朋友们一起听号令排队、练习逃生。周老师通过这节课很巧妙地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生活性、综合性、活动性与思辨性融为一体,让听课老师深受启发。 课后,老师们围坐在一起进行研讨。本节课为教师自主开发新教材,探索新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对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课后老师们围坐在一起研讨 一年级小朋友积极举手参与课堂 周礼华老师执教《校园里的号令》  
2017/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