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园地

四年级数学节之“谜语大观园”

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趣味性,让数学文化渗透校园,让快乐和智慧走近学生,四年级数学组于第十五周组织学生开展了“数学谜语大观园”的主题活动,并以班级为单位形成谜题竞猜小组,进行交流讨论。 活动前期,学生在美术老师的帮助下,制作红包灯笼,并由四年级数学组老师整理出与数学知识有关的趣味谜题。在老师与同学们的配合中将谜题灯笼展示在各班的连廊上。 四年级数学组于5月23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谜语大观园”的主题活动。各班级的孩子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有奋笔疾书的,有互相讨论交流的。课间也总能听到小朋友的询问声:“老师老师,1+1=得到的字是田吗?老师老师,1000²=100×100×100打一成语是千方百计吧。”历经两天的谜语答题活动最终在小朋友的讨论声中落下帷幕,每班也由数学老师根据答题情况评选出12名“猜谜小能手”。 通过本次活动,校园里形成了浓郁的数学文化氛围,学生充分感受了数学的魅力,提高了对数学的兴趣,发现数学的无尽乐趣与无穷奥妙。 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谜语大挑战 认真作答 学生参与活动
2022/06/07

“巧算24点”大比拼——三年级数学节活动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在这初夏时刻,为了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交流中感知生活中的数学,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三年级数学组在第十五周举办了“巧算24点”大比拼的数学节活动。 考虑到因疫情不聚集的原则,本次比赛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全班按照每4人一组,共分为10组,每组的每人每次出一张牌,先抢到答题机会并且获胜的得到4张牌,30秒钟没有人答出则换另一轮新牌,比赛时间二十分钟,最后计算出每人手中的牌数,牌数最多的成为每组冠军。 通过本次活动,校园里形成了浓郁的数学文化氛围,学生充分感受了数学的魅力,提高了对数学的兴趣,发现数学的无尽乐趣与无穷奥妙。 学生们4人小组展开比拼 学生认真倾听小组成员的计算方法 学生自由分组展开比拼 学生们开心玩转24点 巧算24点大比拼
2022/06/07

聚焦人物细节,共品英雄品质——四年级校级教学研讨活动

2022年5月30日下午,语文组举行第16周教研活动,主题为“聚焦人物细节,共品英雄品质”。三、四年级语文教师参加了本次教研活动。 徐玮老师在《黄继光》一课中围绕课文的略读要求,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来感悟人物的英雄品质。由于故事所处的时代离学生较远,徐老师巧用电影《上甘岭战役》中的相关片段引导学生更为真实地体会到黄继光两次站起来的不易,感受到黄继光的英勇无畏和视死如归,并让学生明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 李朋老师以学生熟悉的《望岳》引入课文的描写对象——挑山工。李老师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引导学生抓住挑山工的外貌和语言描写,来感受人物淳朴、勤劳和坚毅的品质。同时让学生绘制挑山工的路线图、设计人物的明信片、观看挑山工工作的视频以及让学生当堂挑着扁担来感受挑山工的辛劳,这些教学设计都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王琰老师的组织下,两位授课教师分别陈述了自己的教学构想,三、四年级教师代表对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 本次教研活动让三、四年级的老师们受益匪浅。不仅为今后的略读课文教学打开了新的教学思路,同时也为与人物相关的习作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徐玮老师执教《黄继光》 李朋老师执教《挑山工》 中年段教师进行评课
2022/06/06

分享传统文化,携手未来共对话——暨小学部第十一届“小领袖”英语节活动

五月的初夏,带着一袭生机而来。正是祖国传统文化的滋养,才有与未来世界对话的生机与活力。在5月16日上午的早操晨会上,主题为“Share our future, together for the future”的第十一届“小领袖”英语节隆重开幕。开幕式呈现了贯穿一至六年级的活动简介,点燃了现场师生的热情。在开幕式后,为期两周的年级活动火热展开。 一年级的宝宝们绘制京剧脸谱。一个个惟妙惟肖的脸谱,诉说着自己的心声。值得一提的是,画面中的脸谱巧妙地镶嵌着英文字母,多元化了解字母的音、形、义。孩子们的作品在小学部一楼走廊处展示。课间,孩子们纷纷来到走廊处欣赏脸谱画,并给他们心目中画的最好的画贴上星星。 二年级的豆丁们表演有关“十二生肖”的英语剧。他们化身十二生肖里的小动物,为大家带来了全新的视觉盛宴。狡猾的狐狸,用计谋在老虎面前耀武扬威;神秘的巨龙,演绎人工降雨的美妙神话;勤劳的小猪,建造房子抵御大灰狼的侵袭;孱弱的困兽,被聪明的老鼠搭救。孩子们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角色注入了活力,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与欢呼。 三年级的小歌手们传唱传统节日的经典歌曲。同学们穿着漂亮的传统服饰,载歌载舞,唱响了一年四季的中国传统节日,其中穿插着冬奥知识的随机问答,小观众们积极参与互动,活动受到一致好评。 四年级的小精灵们为经典文化影片配音。他们自由组队,利用课后时间排练,重现了一段段经典的电影片段,如龙舟赛、西游记、茶文化、孔融让梨等。他们在配音中感受故事中蕴含的文化信息,用英语传播着传统文化的内涵,争做中国文化小使者。 五年级的小演员们展演经典名著片段。他们通过海选、选剧、排练、彩排等环节层层筛选,最终演绎了精彩的中华经典名著片段,如武松打虎、三打白骨精、孟母三迁等,得到了观众雷鸣般的掌声。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对中华故事有更深的了解,也激发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弘扬中华经典而时刻准备。 六年级的大精灵们绘制文化古都的海报。他们从地理位置、建筑风格、历史重要事迹、名人诗歌等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对相关材料加以融整,以英文的形式用画笔丰富地呈现了我国文化古都的风采。优秀的作品在活动走廊中展出,孩子们驻足观赏,充实了更多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中提出:学生能在教师引导下,通过故事、介绍、对话、动画等方式获取中外文化的简单信息。在丰富多彩的传统文
2022/06/06

东南西北任我行,辨向高手我在行——二年级数学节活动顺利举行

2022年5月,二年级小朋友聚集在小学部操场,举行了意义非凡的第十二届数学节活动“辨向高手”。活动前期,年级组老师们精心讨论活动方案和流程,每班让学生自主推选3名组长,然后组长自行组队。 活动中期,我们制定了有趣的环节。每大组抽签获得一份“辨向路线图”,红绿蓝三张卡片表示三种不同的路线,游戏顺序按抽到的路线号码来。最终以有序活动,正确找到7号位置,用时最短的大组获胜。 活动后期,我们还开展了全班pk赛,集体站在操场的中央,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在5秒内快速指出对应的方向,判断错误或超时则淘汰,直到1人获胜。在此活动中,二年级的小朋友们玩得开心,学得快乐。 通过本次数学节活动,我们二年级的孩子们对方向有了更深的认识,在小组合作中也体验到了团结的力量。让数学文化渗透校园,让快乐和智慧走近学生,让每一个学生真正走近数学,喜欢数学,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得到快乐。 分组抽取辨向路线图 组员们在讨论路线图 学生在游戏中辨认方向 学生们开心地在游戏中用数学
2022/06/06

思维创新:儿童的学习生活——建邺区科学教研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

2022年6月2日,我校成功举办盟区教研活动——“思维创新:儿童的学习生活”。建邺区第一片区所有科学老师都以最大的热忱参与其中,努力提升自己教学的硬实力。 在柯欣老师的安排下,我们有条不紊地开展了本次教研活动。首先是三节研究课,分别是陈霞燕老师的《庞大的“家族”》、王雨轩老师的《声音的产生》、朱子雨老师的《金属》,最后是仝丽萍老师的《科学课堂微项目,为双减落地赋能》讲座。为了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升科学思维,三位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陈老师利用“制作《昆虫标本简介手册》”这一微项目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昆虫的特征;王老师通过层层递进的小实验帮助学生树立“声音产生”的概念;朱老师采用了多种实验探究方式引导学生全面了解“金属的特征”。仝老师紧跟新课标的指引,为科学老师如何更好地应对“双减”政策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活动的最后,全体科学老师进行评课交流,总结自己的不足与所得。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柯欣老师的精心安排;研究课的精彩呈现,离不开背后合作的老师、认真指导的师傅。在备课的过程中,柯欣老师、郭佳老师和徐玉芬老师倾囊相授,为年轻教师提供了无数宝贵建议,通过一次公开课,帮助老师们快速成长。 教研活动是老师们“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好机会,此次“思维创新:儿童的学习生活”的教研活动,让科学老师对“利用多种教学策略创新儿童学习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这也为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很好的思路! 陈霞燕老师上课 王雨轩老师上课 朱子雨老师上课 仝丽萍老师讲座 老师们线上教研照片 老师们线上教研
2022/06/03

趣味实践和融整计算,“研”“学”并举提素养——小学部数学教研活动

2022年5月24日下午,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数学组全体老师齐聚录播教室参加教研活动,整个教研活动包括了2节公开课现场展示,以及课后老师们的集体评课环节。为了进一步提高低段数学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年轻教师团队的快速发展,本次活动是由一年级数学组承办,主要围绕“趣味实践和融整计算”这个主题,进行“研”“学”。 第一节课是钱权老师执教的《我们认识的数》,这节课的内容属于综合与实践领域,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的数的组成、数的顺序和数的比较的基础上展开的实践活动课。钱老师教学风趣幽默,课上适时评价鼓励学生,课堂生成把握精准到位,值得学习。钱老师设计的教学实践活动层次清晰,活动一“看谁猜得对”,从猜年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体会用数来表达交流信息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活动二“看谁估得准”,通过反复追问,让学生爬楼梯般逐层思考,经历“猜一猜、估一估、数一数”的递进过程,运用科学手段去估一估,最后形成一定的数学经验;活动三“看谁抓得准”,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抓得准,引导学生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第二节课是刘凤婷老师执教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这节课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口算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基础上教学的。刘老师整节课的设计是从回顾旧知开始,创设了学生熟悉的卡片情境,提高了学习的热情,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究算理、展示交流,学生就有了满10进1的发现和理解,紧接着把加法的三条法则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刘老师引导学生说计算过程和方法,关注教学的细节,让学生掌握竖式的规范书写,在课的过程中刘老师很好地利用了学生“错误”资源,发现错误背后隐含的教学价值,引领学生从错中求知,从错中探究,这让课堂显得更加实际与真实。最后,设计了具有层次的练习,通过大量丰富的练习熟练计算,提高运算的速度和正确性。 随后数学组的老师们一起聆听了两位执教老师对自己的教学反思和困惑,接着数学组其他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和讨论,主要讨论了“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思维的序,强化思维的量,追求思维的质。”苏霍姆林斯基曾对教师说:“在课堂中,占据你的注意中心的将不是关于教材内容的思考,而是对于你的学生思维情况的关心,这是每一个教师教育技巧的高峰,你应当向它攀登。”最后,教研组长丁莉老
2022/05/26

从情境应用到生活运用——记信息教研组推磨课活动

2022年5月24日上午,信息教研组开设了本学期第五次推磨课。 刘璐老师在二(3)班进行了《制作“留言条”》的教学展示。本节课采用视频观看、学生示范演练、微任务探究的教学方式展开。首先刘老师先带学生观看视频,引发学生思考:想和朋友外出玩,但爸爸妈妈不在家,该用什么方式告诉父母呢?由此揭示本节课主题《制作“留言条”》;接着带领学生分析留言条的组成以及书写格式;通过小猫丽丝的留言条,让学生发现留言条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发现的问题一步步修改完善;最后通过文字的美化修饰,让留言条具有个人特色。 课后信息教研组对本次教学展示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大家一致认为本节课与语文学科进行了融合,通过留言条组成结构的分析,让学生明白留言条的书写规范;教师的教态自然、富有感染力,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课堂结尾提到留言条的作用和爱心留言条的应用,是点睛之笔。教无涯而研不止,学无休而教有成。信息组全体教师将始终秉承这一理念,同心协力来呈现最有魅力的信息技术课堂。 刘老师上课 学生演示 老师们听课
2022/05/25

聚标探法,让儿童乐于表达

5月16日下午,第二盟区中年段语文教研活动如期在线上举行。本次活动的教研主题是“聚标探法,让儿童乐于表达”。盟区各校三、四年级语文老师齐聚云端,认真观摩三位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讲座,并积极参与研讨。 第一节课是江东门小学李倩颖老师执教的习作课——《我的动物朋友》,李老师以清晰的结构框架为学生讲解了如何写好《我的动物朋友》这篇作文,紧抓作文中的每一个训练要素,使学生感受到写作的魅力,爱上写作。 第二节课由金中河西的王艳老师带来的习作点评课《游 》。王老师由温习旧知导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讲述了从哪三个方面修改习作和怎样修改习作,讲练结合,使学生掌握了游记题材作文的写作方法,课堂中学生积极参与,气氛活跃。 两节课后,金中河西的王雪老师带来了习作方法交流讲座《树立梯度意识,促进读写融合》。王老师认为,聚标探法首先要研读教材,树立梯度意识,不同年级有不同的写作要求。接着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活动——运用梯度意识,在“单元导语”中明确目标;在“精讲课文”中感悟方法;用“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搭建支架;借“习作例文”知悉技法;在“单元习作”中分享成果。同时还要构建多元评价体系,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多措并举。 最后,小学作文教学研究专家杨清生老师为本次教研做点评,杨老师认为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都紧扣课标,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讲练结合,课堂精彩纷呈。同时杨老师也提出习作教学要锻炼学生的思维,留给孩子时间去思考,让他们多表达。杨老师的作文五步法:精读,默写,比较,模仿,变通,对我们以后的作文教学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这次的教学研讨,给每位语文教师提供了自身发展的平台,加强了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相信在以后的活动中将会有更多的思维碰撞,激起更多语文教学智慧的火花。 老师们集中参加教研 老师们认真观摩课堂教学 老师们认真听课、记录
2022/05/21

基于融教学理念,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记数学组高年级校级教研活动

校园蔷薇开,清风徐徐来。5月17日下午,小学部数学组老师们齐聚录播室,开展“基于融教学理念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主题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五、六年级备课组承办,丁莉组长主持。 首先由五年级王跃老师执教《圆的认识》。圆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王老师从孩子们喜欢的体育比赛进行导入,将本节课的知识与生活中的圆进行融合,唤醒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王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以剪的圆为素材,用圆规和尺子为研究工具,有目的、有意识安排学生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学生在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中猜想、感悟、体验、认识圆各方面知识;练习设计中王老师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车子的轮胎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是圆形的,车轴装在什么地方?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能体会到圆在生活中的应用,更加强化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第二节课是六年级张春燕老师老师执教的《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复习》,张老师为学生提供自主梳理知识的时间和空间,从“数据”、“图像”和“相依关系”出发,理清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明确了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异同点,通过数据和表格清晰地展现正反比例的一个相同点和两个不同点(变化不同,图像不同),对知识学习由纸片化走向系统化,结构化。在教学中,张老师还善于引导学生分析出现问题的根源所在,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课堂教学结构连贯,知识之间衔接严密,教学层次过渡自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有所收获。 课后,数学组老师们进行了研讨,朱丹丹、安雅君、沈利玲、胡金生等老师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想法,分别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科的融合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与探究给出了评价和建议。 王跃老师执教《圆的认识》 张春燕老师执教《正比例和反比例复习课》 王跃老师说课
202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