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阅读教学增加宽度和广度的教学研讨——记五年级语文教研活动

2017年12月25日下午,小学部1-5年级语文老师在录播教室开展了主题为“为阅读教学增加宽度和广度的教学研讨”教研活动。 在本次教研活动中,王娜和夏正银两位老师分别立足课内阅读与课外拓展展现了两节精彩的阅读课。王娜老师执教的《林冲棒打洪教头》能结合小说特点抓住文本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让学生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使学生通过理解式朗读、表演式朗读、感悟式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体会“朗读就是理解”。与此同时,王老师紧紧围绕本次教研的主题,通过与《水浒传》中其它描写林冲的章节进行对比阅读,通过对武侠小说中武打场面的拓展阅读,增加了阅读的宽度和广度。 在夏正银老师执教《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拓展阅读中,学生和老师共读《水浒传》中有关林冲的描写,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同伴对话,真正走进名著,走进人物内心,从而进一步理解了人物的复杂性格。在这节课上,夏老师发挥了学生主动性,小组阅读,自我发现,现场交流。让学生利用阅读文本的技能分析人物形象,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人物性格,增加了学生阅读的宽度和广度。 两节课后,曾敏敏老师结合《林冲棒打洪教头》做了“为阅读教学增加宽度与广度”的讲座,讲座从增加阅读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增加阅读教学宽度与广度的实践性探索及本年级教师结合五上教材做的有效尝试这三方面深化了本次教研的主题。教研现场,老师们纷纷结合两节课畅谈感想。李庆老师肯定了王老师的“朗读就是理解的”教学设计理念,许珊老师十分欣赏夏老师沉下心来带领学生进行拓展阅读,王文丽老师结合两节课的拓展内容谈了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实践性研究。最后教研组长周雅婷老师结合同题课文整合式教学,希望老师认真钻研教材,以教材为例,增加阅读教学的宽度和广度。 在研究教材、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我们语文老师还需要且行且思,积极探索,努力实践。                                       
2017/12/27

小升初语文“引桥”课程探讨——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语文教研活动

2017年12月11日下午,小学部四到六年级语文老师齐聚录播教室开展了主题为“小升初语文引桥课程探讨”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是建邺区第二盟区主办的一次区级教研活动,由南京晓庄学院第一实验小学的黄庭君老师、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的李丽娜老师和中学部的岳守琳老师分别展示三节课。活动还特别邀请了南京市教研室的汪笑梅主任做现场点评。 本次活动展示的三节课都是说理文。黄庭君老师带来的是《谈礼貌》,本节课回顾《说勤奋》,温故而知新,明了说理文的结构特点。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发挥学生主动性展开课堂的教学,在带领学生简单梳理文章结构之后,找出本文论点和论证的事例。接下来黄老师以一个主问题“默读课文,找一找这三个事例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贯穿整个教学。学生们和文本对话,和老师对话,气氛活跃。第二节课,李丽娜老师执教《学与问》,本节课的问题从学生中来。课堂伊始,老师让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和同桌交流。接下来老师把学生的问题一一记在黑板上。在新授环节,老师和学生就“学与问”哪个更重要展开讨论。抓住“金钥匙”和“铺路石”两个关键词引导学生理解“问”的重要性,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从关键词的解读中,理解“问”的重要性。教学重点突出,从问题中来,到问题的解决,设计非常巧妙。最后一节课由岳守琳老师执教《成长不可无书》,本节课岳老师从和学生们分享几个阅读故事开始,通过方法指导教会学生概括故事的方法;通过找出故事共同点,启发学生说出讲故事的目的,进而引出本文的道理,也是说理文的观点。最后让学生从自己读过的故事中,举出例子来证明本文的观点。本课的教学抓住了说理文的文本特点,深入浅出,学生学有所得。 课后,汪笑梅主任对三节课分别做了精彩的点评。她认为三节课都抓住了说理文的文本特点,紧扣文本内容,都基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自我发现说理文的特点,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此外她还谈了说理文教学的关键在于让学生能够领悟道理,在认识层面上有所提升,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联系课内和实际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在如何做好中小学说理文教学衔接的问题上,她建议老师们不过分突出文体知识,但要有文体意识;不急于在文章表达方法上下功夫,而要力求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最后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初中部的庞句线主任也就本次活动做了总结性发言,他讲述了“引桥”课程的由来,价值和具体实施措施,也希望广大的老师投
2017/12/13

在诵读中陶冶 在研究中成长——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金书签”语文节活动

11月15日至12月11日,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隆重举行了第二届“金书签”语文节并取得了圆满成功。 此次语文节以年级为单位,根据不同年段学生学习特点,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活动。一年级的主题是“我与汉字交朋友”,其中,“我是识字小神童”“我是书写小能手”“我是汉字小画家”“我是接龙小达人”等不同环节的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全方位地感受到了学习汉字的乐趣。二年级开展了“童年诵童谣童谣润童心”活动,孩子们三三两两,兴奋地围坐在一起,或是诵读自己喜欢的童谣,或是欣赏多彩的童谣画,亦或是自编童话,创意无限。三年级的全体老师则带领同学们开展了“与《史记》相约 与经典对话”的主题活动,孩子在走进《史记》,对话司马迁的同时也了解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回顾了一次次精彩的历史瞬间,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魅力。 今年,除了传统的特色活动外,三到六年级的同学们还尝试小组合作,撰写探究报告。孩子们自主确定研究主题,共同设计探究路径,找规律、亮观点,擦出了智慧的火花。六年级的同学们研究的主题丰富多样,7个班约30个小主题。有研究与竹有关的古诗,有探索与黄河有关的古诗,有研究和酒文化相关的古诗,离别诗、边塞诗等等。每班还选出一两份优秀的报告在年级中展示、交流。每位同学不仅仅知道自己是怎么研究的,班级同学是怎么研究的,还知道其他班级同学研究的主题和探究的思路。一份份研究报告在成人看来可能稍显稚嫩,但都是孩子们几个星期以来的学习研究成果。在搜集与分析中,学生对诗人、对古诗都有了更为立体的认识。 活动最后一天,各班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并颁发奖状和奖品,学校还为每位同学精心准备了一张“金书签”作为鼓励和纪念。语文节活动中,孩子们在诵读中陶冶,在研究中成长,每一份收获都难能可贵,每一次用心都弥足珍贵。活动虽至尾声,余香仍满校园。 (文/万馥蕾)   五年级同学在交流研究报告 四年级同学在”我是成语绘画师“活动中的作品 六年级同学通过QQ交流、思考
2017/12/13

群策群力架桥梁,齐心协力创校园——记我校一年级班级家委会竞选和任命仪式

为了进一步完善家校协作的工作,及时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发挥家长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2017年11月30日下午,我校一年级举行了班级家委会竞选和任命仪式,全体家长以及各班班主任都参与其中。 竞选和任命仪式分三步进行,班主任简短的开场白后,首先宣读《小学部家委会约定》,全体家长举手表决,通过之后进行了家委会候选人的竞选演讲。发表竞选演讲的家长们准备充分,带着对学校工作的支持进行了热情洋溢的演讲,讲述了自己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承诺为班级和学校提供更多帮助与资源,他们互相展开比拼,纷纷为自己拉票,气氛十分热烈。演讲结束后,全体家长慎重地填写选票,各班班主任随机请其他家长来唱票,计票,并当场公布结果,最后为当选的家长颁发聘书。  此次竞选活动,让有意愿的家长能更多地参与到学校和班级工作中来,对于充分发挥家长热情,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促进家校密切合作,推进班级建设和学校发展有着深刻而长远的积极意义。                                                    (文/周圣怡)   各班全体家长与老师共同参与 一1家委合影 一1家长发言 一2家委合影 一2家长发言 一3家委合影 一4家委合影 一4家长发言 一4家长计票 一4家长唱票和监票 一5家委合影 一6班家委合影 一7家长在唱票计票 一8家委合影 一9家委合影
2017/12/02

目标导引下的识字教学策略研究——语文组校级教研活动

2017年11月20日下午,小学部全体语文教师在录播教室开展了以“目标导引下的识字教学策略”为主题的语文教学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由二年级备课组承担,活动分为文本解读、课堂教学展示和教学评价三个环节。 首先由二年级备课组的六位老师汇报她们基于目标教学对识字课文的文本解读并进行了单元教学策略的整合。许茜老师围绕教学目标从朗读指导、识字写字和抓住冬天的特征理解词语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孔令沂老师围绕教学目标从朗读指导、识字写字和抓住祖国地理位置特点理解词语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两位老师将教学环节与教学目标一一对应,为我们解读了该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词串教学。接下来,王佳、徐娴两位老师就识字7展开了目标引导下的会意识字教学策略的文本解读,从讲故事识字、摆动作识字、比较识字、古文字的演变识字四个方面向我们阐述了如何进行会意识字教学。王琰、吴隽妍老师还就识字8展开目标引导下的形声识字教学策略的文本解读。 随后,吕依蔓老师带领二(9)班的孩子们向所有的语文教师展示了《识字8》的课堂教学。吕老师紧紧围绕课时目标展开教学,每一教学环节的设计目标指向明确,先呈现出“包”的古体字,然后联系日常生活中所能看到的“包”字展开教学,再联系不同的偏旁,揭示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最后,让学生们自由拓展“包”还可以与哪些偏旁组成新字。所有的教学环节都是为了实现“看形旁识字义”这一教学目标,问题的设置层层深入,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尤其是在最后一个拓展环节中,学生活学活用,又将课堂气氛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教学展示过后,李谨良、濮春兰、张明静、曾敏敏、邱明莉五位老师分别谈了对这堂课的思考和理解。她们认为,这节课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内容饱满,层次清晰,环环相扣,学生掌握得较为扎实。教学层层深入,上出了识字课的广度和深度,尤其是对“包”和“饱”字的拓展令人印象深刻。但老师们也建议课堂上可以增加一些小组活动和游戏,在增强课堂的趣味性的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老师的评价语还需要丰富而有针对性。 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这也是我们目标导引下的识字教学策略研究的一次新的尝试,老师们将带着过程中的收获和思考走向自己的教学实践,学思结合再探究。                     
2017/11/21

叩开书法课堂教学之门的研究 ——语文组沙龙研讨活

为推进我校小学书法课程教学研究的开展,2017年10月30日下午,小学部朱兆明主任带领全体语文教师、书法教师齐聚录播室,开展了以“叩开书法课堂教学之门”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 此次活动由四年级语文组承担。活动分为课堂教学展示、年级组交流汇报、学生教师现场书法作品欣赏与评价三个部分。 首先,在课堂教学展示部分,钱素玉老师为大家呈现了一堂精彩的“写好三点水的字”的研究课。钱老师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大气自然的教学风格,驾驭、调控课堂的能力,富有趣味性和艺术性的课堂设计,适时的示范引领充分调动了学生书法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一点在上方,二点稍偏左,提头对二点,尖尖对一点”的小口诀让学生们铭记三点水偏旁的书写要领,也给在座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后,四年级组全体老师交流了自己在执教“书法课”时的智慧火花,并与听课老师展开热烈的互动。袁圆老师针对所展示的这节书法课进行流程构想,紧扣目标,娓娓道来;宋祥贵老师对“书法课教学之门”的解说独具特色,让老师们茅塞顿开;万馥蕾老师的点评“大中见小,粗中见细”;王文丽老师展示的书法“读结体”视频让人耳目一新……听课老师们交流了写字教学的经验,作品展示环节更是师生自我总结与相互促进的过程。 最后,小学部朱兆明主任做了最接地气的指导——现场演示设计制作书法纸的方法,并分享了自己对书法研究的成果。 此次研讨活动给老师们留下的除了收获,更有无尽的思考,我们将带着思考走向教学实践,让我们迈着更坚实的步伐走进书法教学的园地,做到“认认真真写字,端端正正做人”,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文/袁圆)
2017/10/31

启蒙法治教育 培养规则意识——低年段道德与法治研讨活动

2017年9月28日,一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任课教师在一(2)班教室集中,开展低年段道德与法治研讨活动。 本次研讨活动的主题是“启蒙法治教育,培养规则意识”。周礼华老师执教《校园里的号令》。周老师引导孩子们从平时课堂口令说起,知道什么是号令。接着孩子们分别听上课铃声、下课铃声、眼保健操音乐,说说这些号令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周老师还引导小朋友们观看视频、听故事,思考为什么要听号令。小朋友们观看认真,讨论热烈,从而明白号令能让我们排队整齐、迅速,学习更有精神,校园生活更安全、快乐。课堂上,周老师不仅带着孩子们思考、讨论,更让孩子动起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小朋友们一起听号令排队、练习逃生。周老师通过这节课很巧妙地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生活性、综合性、活动性与思辨性融为一体,让听课老师深受启发。 课后,老师们围坐在一起进行研讨。本节课为教师自主开发新教材,探索新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对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课后老师们围坐在一起研讨 一年级小朋友积极举手参与课堂 周礼华老师执教《校园里的号令》  
2017/09/28

规范品德教学 渗透品德意识——品德教学规范化主题研讨活动

2017年9月13日,所有品德学科任课教师齐聚录播教室参加本学期第一次品德学科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品德教学规范化”。为了让老师们知道应该怎样上好品德课,特别是刚入职的年轻教师,要知道上品德课的基本环节有哪些,品德备课组在李艳主任的指导下筹备了此次研讨活动。专职教师张雪茸老师执教四年级上册第2课《真正的友谊》。张老师从故事《找到一个好朋友》聊起,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样的人能成为朋友,再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好朋友以及为什么能成为好朋友。接着,张老师又带着学生观看视频资料,小组讨论,同伴的话语和行为是为你好吗?这样的同伴是真正的朋友吗?怎样才能成为真朋友。学生讨论很热烈,很快形成观点,纷纷高举小手想要表达自己的见解。 听课老师们在上课之前便熟悉教材,并按照要求思考:如果是我上第一课时,我会上什么内容,怎么上?带着问题听课,老师们听得格外认真,讨论也很热烈。课后,备课组长邱明莉老师向大家做了本课的教材解读,并对“备课”“上课”“研讨”“考核”四个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最后,李艳主任向所有品德任课教师提出了三点要求:1.高度认识这门课的重要性;2.履行职责,做好“教学五认真”工作;3.积极参加研讨,力争在语文和品德方面双向发展。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老师们将更加重视以后的品德教学,用心设计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张雪茸老师参与孩子们的讨论 李艳主任向老师提出要求 (文/邱明莉)
2017/09/14

守住语文教育之“根”----记新学期语文教研组第一次主题教研活动

新学期伊始,丹桂飘香,小学部全体语文教师于9月11日下午齐聚一堂,开展了主题为“聚焦核心素养,用好部编版教材”的教学研讨活动。南京市教研员、识字写字专家徐艳老师以及小学部李萍萍主任也一同参与此次活动。 此次教学研讨活动共分两个环节:首先,南京市教研员、识字写字专家徐艳老师给老师们带来了主题为“守住语文教育之根”的精彩讲座。她从汉字启蒙教育之“重”、汉字启蒙教育之“误”和汉字启蒙教育之“策”三个方面娓娓道来,同时也给老师们带来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随后,小学部的语文老师们与徐艳老师展开了精彩的现场互动。有的老师提出了识字教学素材来源问题,有的老师就识字教学如何做到面面俱到、融合贯通与徐艳老师就行了沟通交流,现场讨论热烈有序,大家收获颇丰。 此次教研活动结束后,老师们收获的同时也有一些思考。正在使用新教材的一年级老师们认为,新教材的使用肯定会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和挑战,但这会刺激和带动我们的教研,更新观念进而改进教学。相信老师们一定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深入研读教材,带领学生交好这个“新朋友”。 徐艳老师在给老师们讲座 徐艳老师在跟老师们互动交流
2017/09/13

儿童的名义:构建自主学习型课堂——五年级语文备课组承办盟区教研活动

2017年6月5日下午,盟区教研活动在我校录播教室开展。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儿童的名义:构建自主学习型课堂》。区第二盟区兄弟学校的近三十名教师,与我们学部全体语文老师一起参加了活动。 活动由四部分组成:首先是来自江东门小学的何文君老师执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接着由我校五年级备课组长李玉敏主任介绍《我和祖父的园子》的五个课例,然后由五年级组的许嵘老师执教《我和祖父的园子》,最后是汪笑梅主任进行点评。 何文君老师的课堂呈现了导学案的形式,由学生的问题导入课文,基于学生的认知进行教学,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思想。 许嵘老师课堂的关键词是“自由自在”,通过学生的读和写,很好地关注了儿童学习的特点,在学生理解“自由自在”的过程中,又拓展了“移情”和“反复”的手法,在学生自由的读和创作中,体会到了无限的“自由自在”。 李玉敏主任作了“基于儿童立场,培育言语智慧”的主题汇报,分课时介绍了五年级备课组的五个教学案例和设计。 第一课时由宫丽丽老师执教,通过通读全文,扣住第1小节的环境描写让学生体会园子的美妙。第二课时由周雅婷老师执教,把种菜、铲地和浇水三部分通过读和演的方式,抓住“瞎闹”一词,使学生体会了祖父对“我”的爱。第三课时是许嵘老师执教的课。第四课时由宋祥贵老师执教,将萧红生平的凄婉和《呼兰河传》一书中的凄冷反复牵连映照,形成学生对《呼兰河传》的阅读期待。第五课时由周雅婷老师设计,让他们把对文本的理解、感想说出来、写出来,从而真正完成了阅读教学的一个完整过程。 汪笑梅主任最后做了总结发言,汪主任高度评价了我校五年级组全体语文老师在研习《我和祖父的园子》所做出的探索和努力,认为这样的研习,其实就是一次微型课程的构建和探讨。同时也对江东门小学的何老师的导学案做了肯定。她寄语老师们,要真正站在学习的立场,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关注他们的学习困惑,是否确实得到了解决,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境,营造有情有趣有意义学习空间,通过真实的对话,形成学习的高峰体验,让学生真上爱上语文,爱上学习语文的过程。
2017/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