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法治教育 培养规则意识——低年段道德与法治研讨活动

2017年9月28日,一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任课教师在一(2)班教室集中,开展低年段道德与法治研讨活动。 本次研讨活动的主题是“启蒙法治教育,培养规则意识”。周礼华老师执教《校园里的号令》。周老师引导孩子们从平时课堂口令说起,知道什么是号令。接着孩子们分别听上课铃声、下课铃声、眼保健操音乐,说说这些号令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周老师还引导小朋友们观看视频、听故事,思考为什么要听号令。小朋友们观看认真,讨论热烈,从而明白号令能让我们排队整齐、迅速,学习更有精神,校园生活更安全、快乐。课堂上,周老师不仅带着孩子们思考、讨论,更让孩子动起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小朋友们一起听号令排队、练习逃生。周老师通过这节课很巧妙地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生活性、综合性、活动性与思辨性融为一体,让听课老师深受启发。 课后,老师们围坐在一起进行研讨。本节课为教师自主开发新教材,探索新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对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课后老师们围坐在一起研讨 一年级小朋友积极举手参与课堂 周礼华老师执教《校园里的号令》  
2017/09/28

规范品德教学 渗透品德意识——品德教学规范化主题研讨活动

2017年9月13日,所有品德学科任课教师齐聚录播教室参加本学期第一次品德学科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品德教学规范化”。为了让老师们知道应该怎样上好品德课,特别是刚入职的年轻教师,要知道上品德课的基本环节有哪些,品德备课组在李艳主任的指导下筹备了此次研讨活动。专职教师张雪茸老师执教四年级上册第2课《真正的友谊》。张老师从故事《找到一个好朋友》聊起,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样的人能成为朋友,再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好朋友以及为什么能成为好朋友。接着,张老师又带着学生观看视频资料,小组讨论,同伴的话语和行为是为你好吗?这样的同伴是真正的朋友吗?怎样才能成为真朋友。学生讨论很热烈,很快形成观点,纷纷高举小手想要表达自己的见解。 听课老师们在上课之前便熟悉教材,并按照要求思考:如果是我上第一课时,我会上什么内容,怎么上?带着问题听课,老师们听得格外认真,讨论也很热烈。课后,备课组长邱明莉老师向大家做了本课的教材解读,并对“备课”“上课”“研讨”“考核”四个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最后,李艳主任向所有品德任课教师提出了三点要求:1.高度认识这门课的重要性;2.履行职责,做好“教学五认真”工作;3.积极参加研讨,力争在语文和品德方面双向发展。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老师们将更加重视以后的品德教学,用心设计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张雪茸老师参与孩子们的讨论 李艳主任向老师提出要求 (文/邱明莉)
2017/09/14

守住语文教育之“根”----记新学期语文教研组第一次主题教研活动

新学期伊始,丹桂飘香,小学部全体语文教师于9月11日下午齐聚一堂,开展了主题为“聚焦核心素养,用好部编版教材”的教学研讨活动。南京市教研员、识字写字专家徐艳老师以及小学部李萍萍主任也一同参与此次活动。 此次教学研讨活动共分两个环节:首先,南京市教研员、识字写字专家徐艳老师给老师们带来了主题为“守住语文教育之根”的精彩讲座。她从汉字启蒙教育之“重”、汉字启蒙教育之“误”和汉字启蒙教育之“策”三个方面娓娓道来,同时也给老师们带来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随后,小学部的语文老师们与徐艳老师展开了精彩的现场互动。有的老师提出了识字教学素材来源问题,有的老师就识字教学如何做到面面俱到、融合贯通与徐艳老师就行了沟通交流,现场讨论热烈有序,大家收获颇丰。 此次教研活动结束后,老师们收获的同时也有一些思考。正在使用新教材的一年级老师们认为,新教材的使用肯定会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和挑战,但这会刺激和带动我们的教研,更新观念进而改进教学。相信老师们一定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深入研读教材,带领学生交好这个“新朋友”。 徐艳老师在给老师们讲座 徐艳老师在跟老师们互动交流
2017/09/13

儿童的名义:构建自主学习型课堂——五年级语文备课组承办盟区教研活动

2017年6月5日下午,盟区教研活动在我校录播教室开展。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儿童的名义:构建自主学习型课堂》。区第二盟区兄弟学校的近三十名教师,与我们学部全体语文老师一起参加了活动。 活动由四部分组成:首先是来自江东门小学的何文君老师执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接着由我校五年级备课组长李玉敏主任介绍《我和祖父的园子》的五个课例,然后由五年级组的许嵘老师执教《我和祖父的园子》,最后是汪笑梅主任进行点评。 何文君老师的课堂呈现了导学案的形式,由学生的问题导入课文,基于学生的认知进行教学,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思想。 许嵘老师课堂的关键词是“自由自在”,通过学生的读和写,很好地关注了儿童学习的特点,在学生理解“自由自在”的过程中,又拓展了“移情”和“反复”的手法,在学生自由的读和创作中,体会到了无限的“自由自在”。 李玉敏主任作了“基于儿童立场,培育言语智慧”的主题汇报,分课时介绍了五年级备课组的五个教学案例和设计。 第一课时由宫丽丽老师执教,通过通读全文,扣住第1小节的环境描写让学生体会园子的美妙。第二课时由周雅婷老师执教,把种菜、铲地和浇水三部分通过读和演的方式,抓住“瞎闹”一词,使学生体会了祖父对“我”的爱。第三课时是许嵘老师执教的课。第四课时由宋祥贵老师执教,将萧红生平的凄婉和《呼兰河传》一书中的凄冷反复牵连映照,形成学生对《呼兰河传》的阅读期待。第五课时由周雅婷老师设计,让他们把对文本的理解、感想说出来、写出来,从而真正完成了阅读教学的一个完整过程。 汪笑梅主任最后做了总结发言,汪主任高度评价了我校五年级组全体语文老师在研习《我和祖父的园子》所做出的探索和努力,认为这样的研习,其实就是一次微型课程的构建和探讨。同时也对江东门小学的何老师的导学案做了肯定。她寄语老师们,要真正站在学习的立场,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关注他们的学习困惑,是否确实得到了解决,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境,营造有情有趣有意义学习空间,通过真实的对话,形成学习的高峰体验,让学生真上爱上语文,爱上学习语文的过程。
2017/06/08

让梦想插上翅膀——小学部《超越梦想》课程研讨活动

2017年5月22日,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全体语文老师齐聚“梦想中心”,开展了以“让梦想插上翅膀”为主题的《超越梦想》课程研讨活动。李婧老师和邓程元老师分别带来了二年级的《我想去看海》以及四年级的《梦想水立方》。 《我想去看海》的展示课中,李婧老师通过新奇的图片导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在教授过程中,李婧老师用亲切的语言,辅之以绘本插图,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她匠心独运,在课堂中通过“小小辩论赛”和“心愿卡写寄语”的形式,让孩子们既阐释了自己的观点,又在心愿卡上写下了自己的美好心愿,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知识,升华情感。邓程元老师的《梦想水立方》教学设计则另辟蹊径,从培养孩子的实际动手能力出发,以建造“梦想水立方”为主题,设计了“建材拍卖会”“建造水立方”等活动环节,同时充分发挥了老师的引导作用,指导学生自由组队,集思广益,在买与卖的过程中,让每个人发挥特长,获取材料。最后邓老师请学生针对这次活动,畅谈自己的成功经验和失败启示,让每个孩子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思。 展示课结束后,二年级备课组长濮春兰老师就两节课进行了总结性发言,她认为,两节《超越梦想》的课堂上,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心声,主观能动性也在探索中得到提高。 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江苏区域的负责人毛华华老师充分肯定了两位授课老师的展示课,同时对两节课的课堂设计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她希望老师们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能够提高对学生观察的时效性,让课堂观察更加关注学生,贴近学生。 此次《超越梦想》教研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点燃了学生的梦想火花,让学生的梦想插上翅膀,真正体现了“多元、宽容、创新”的梦想课程理念。 李婧老师在参与同学们的小组讨论 李婧老师在参与同学们的小组讨论 毛华华老师进行现场点评  
2017/05/23

绿树成荫四月天,教学研习正当时 ——一年级识字写字专题研讨

2017年4月14日上午,一年级语文组开展了以“绿树成荫四月天,教学研习正当时——一年级识字写字专题研讨”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有市教研室汪笑梅主任和一年级全体语文老师。 本次活动分两部分进行,首先我们听了李瑾良老师和王琰老师执教的两节语文课——《蚂蚁和蝈蝈》、《识字7》。听课后,汪笑梅主任和一年级语文老师一同进行了教学研讨。她说李谨良老师的课堂生动有趣,同时在很高的程度上把握了文本,巧妙的设计了各个环节。在细读文本,感受蚂蚁的勤劳一环节中,重点抓住蚂蚁有的做什么,有的做什么,让孩子通过语言、通过动作来感受。在此基础之上,打开孩子的想象,训练学生说话。王琰老师的课则以“青”宝宝找好朋友这一童趣十足的方法展开教学,极具感染力和吸引力。在引导学生感悟、寻找不同偏旁各代表的不同意思后,再总结出形声字概念,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并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延伸,整节课孩子们学到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也学到了很多书本之外的知识。 汪笑梅主任又就一年级的语文课应如何教学,如何深入文本研究文字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让一年级组语文老师获益匪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的更远,相信在汪主任的指导下我们将会有更大的收获和进步。路漫漫兮其修远,在前行的道路上我们必将上下而求索。 李谨良老师执教《蚂蚁和蝈蝈》 王琰老师执教《识字7》 汪笑梅主任莅临一年级组听课 (图/文:王悦)
2017/04/17

研习名师课堂,秀出自我精彩——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课组校级研究活动

“喧鸟覆春洲,杂英芳满甸”,4月10日下午,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语文组老师齐聚录播教室举行第二次校级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由四年级语文备课组承担,活动主题是:研习名师课堂,展现自我精彩。明确主题后,组内老师集体研读教材,观摩名师课堂实录,结合自身教学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学情进行教学设计。 王娜老师执教的《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以“探究、质疑生成课堂的精彩”为重点展开课堂教学。王老师反复揣摩名师课堂实录,通过探究质疑,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展现了自我精彩;张俊老师执教的《云雀的心愿》,则以“探究文本,巧用空白点”为重点展开课堂教学,张老师教学思路清晰,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突出教学重点,借助课件,再现情景,扎实有效地理解课文内容,生动的课件再现并且强化了教学内容,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两位老师的课获得了大家一致好评。朱静、朱永梅、许珊、胡悦、杭建丽、余洁、邱明莉、李丽娜8位老师分别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点评,最后朱兆明主任做了总结性发言,他认为,语文课要注重平日对学生的引导与训练,要注重运用课堂语言的魅力,强调要用“真语言”来上课。 语文教学一直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此次教研不仅提供了向名师学习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促进教师在研习名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创新,展现出自我的精彩。 孙静老师在介绍教研活动流程 王娜老师课堂提问 张俊老师在与同学们进行讨论                                              2017年4月10日                   &
2017/04/11

匠心独运来 齐聚学亮点 ——“阅读教学”优秀案例推荐分享会

    3月13日下午,小学部语文组在录播教室开展了“阅读教学”优秀案例推荐分享会,万超、吴慧、宫丽丽、周圣怡四位老师代表备课组分享了“阅读教学”优秀视频,并谈了自己的感受。 万超老师和大家分享了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的《番茄太阳》课堂实录,重点谈了薛老师对生字教学、朗读指导教学及重难点破解方法的心得体会,并总结了薛老师的教学特点,分别是:教学方法的选择顺应儿童心理;教学语言亲切朴实;以生为本,循循善诱,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教给学生智慧,让学生越读越聪明。 吴慧老师从“写好字,读好书,写好文”的角度和大家分享了于永正老师的《番茄太阳》课堂实录,吴老师从中总结道:读书分两个层次:一是感性的,是走进文本;二是理性的,是走出文本。无论是“走进”,还是“走出”,都靠读。边读边想象,边读边思考。舍得给时间,示范得当,所以,学生读得动情,悟得深入。字一定照字贴写。字是照着字帖练出来的。 宫丽丽老师和大家分享了王崧舟老师的《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课堂实录。王老师的课让大家看到了一名好老师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层面的受益,更是思想上的享受。正如王老师说的“语文是一种文化,我们要教流淌着文化的语文,我们要成为文化底蕴丰富的老师。” 最后周圣怡老师和大家分享了楼琦君老师的《登鹳雀楼》课堂实录,周老师首先关注了楼老师的课堂导入,老师抓住了低年级孩子的学情和思维认知方式,先用自己的“楼”姓导出“楼”字,并给右边的“娄”加上不同的偏旁,抓住了汉字的演变和汉字的类型之“形声字”的介绍,激发了孩子们对汉字发展历程的探究和兴趣。同时,周老师还重点关注了写字教学,楼老师在字的教学上采用了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读帖、范写、重点笔顺讲读让学生们很快就爱上了汉字朋友们。 通过本次分享会,语文组的老师们领略了名师的风采,学习了名师的教学亮点,也力求将所得所悟落实与贯彻到今后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去。 宫丽丽老师在点评 万超老师就教学视频中的朗读环节进行点评 吴慧老师给老师们分享心得 周圣怡老师在进行分享
2017/03/15

以“文”为载体,生“语”之妙言

在这“春风花草香”的季节,小学部全体语文教师于3月6日下午齐聚录播教室,开展了主题为“以“文”为载体,生“语”之妙言——低年段儿童诗歌教学探索”的教学研讨活动。资深语文教育专家汪笑梅老师、小学部李萍萍主任及小学部全体语文老师参与此次活动。 此次教学研讨活动共分三个环节:首先,一年级备课组向老师们展示了课文《晨光》的集体研讨过程,八位老师集思广益,从核心素养到课标,从课标到文本,再根据文本的特点细化到教学方法、教学流程等。随后,徐娴和王悦两位老师为大家呈现了两节模拟课,徐娴老师执教的是《晨光》第一课时,王悦老师执教的是《晨光》第二课时。两节课精彩纷呈也各具特色:徐老师的课侧重“品文妙言,情感朗读”,王老师的课则聚焦“积累运用,妙笔生花”。最后,各年级的老师纷纷参与点评。四年级的周礼华老师感受最深的是:课堂上两位老师积极引导学生不断想象,开拓学生思维。三年级的骆源源老师则更关注诗歌的诵读,她认为课堂上要采取多种读的方式帮助学生熟读成诵,形成语感。 李萍萍主任对此次教学研讨活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对一年级备课的辛勤努力表示了肯定,同时也对两节模拟课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例如,在关键词“滴落”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扮演一滴一滴的小水滴,感受小雨滴跳跃的欢快心情,然后再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句子;学生小组合作结束后,可以先请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听一听学生的想法等等。 此次研讨活动给老师们留下的除了收获,更有无尽的思考。这样以备课组呈现常态备课过程,展示模拟课堂的教研活动形式必将激发越来越多的老师们重视组内集体研讨的质量和效率,更加关注课堂。本次教研活动也为低年段儿童诗歌教学指名了新的方向,以“文”为载体,生“语”之妙言;以活动为载体,生课堂之精华,希望老师们在儿童诗歌教学研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李萍萍主任现场点评 团结奋进的一年级备课组 王悦老师针对自己的微课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一年级备课组正在模拟备课
2017/03/07

群芳争“研”香满园,真“研”催得花更艳 -------记三年级语文组”练习课”教研活动

                               数九隆冬悄然而至,录播教室里却暖意融融。12月26日下午,三年级语文组承担本学期 “练习课”的教研活动。本次研究的主题是“在‘练习’中激活语言生长点”——三年级上册“练习7”教学及研讨。知性温柔的周阿敏老师、热情大方的周礼华老师,快乐活跃的孩子们,课堂上师生合力,活学活用,奏出了一曲曲精巧和谐的“语用”乐章。     第一节练习课由周阿敏老师执教,她的课堂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在“认识脸谱”这一板块,周老师带领学生认识戏剧脸谱,介绍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请学生交流分享人物背后的故事,课堂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讲述故事,兴致盎然。这一部分的语言生长点落在“口头讲演”。第二部分周老师指导学生结合学习单自主读懂成语,并拓展与成语相关的历史故事,侧重成语积累,强调成语的读和背。而《古今贤文》教学的重点在熟读成诵,周老师创设具体语言环境,设计了相应的练习,指导学生对“贤文”进行熟练的运用。三个练习板块,环环紧扣,层次清晰,孩子们学得轻松、快乐,而适度的拓展,又激发了学生对戏曲文化、历史典故的浓厚兴趣。    周礼华老师执教“练习7”的第二课时内容,即“口语交际”--------小小展销会,周礼华老师笑容可掬,教态亲切自然。她用极富感染力的教学语言让这场“展销会”活泼热闹且生动有序。周老师利用多媒体资源,再现生活中的“买卖”场景,激活了学生表达的热情,在周礼华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孩子们高举手中的商品和“启动资金”,个个都成为了“小小交际家”。周老师层层点拨,“推销员”变得更加热情大方、口齿伶俐了,“购物者”变得更加精明聪慧、礼貌文明了。在这堂其乐融融的“口语交际”课中,孩子们的语言被“激活”,语言训练多趣而有效,他们还从生活中习得了语文,将生活实践与语言运用自然地结合起来,这正如语文教学专家刘国正先生所说:“教室的四壁不应该成为水泥的隔离层,应是多孔的海绵,透过各种孔道使教学和生活息息相通。” 课后,李萍萍主任对两位老师的教学进行了总结。在两位老师试上的过程中,
2016/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