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学习

——记信息组《认识上排键》教研课活动 2019年9月25日下午,信息组开展了本学期第二次教研课活动。吕惠老师在二(3)班进行了《认识上排键》的教学展示。 本节课采用了讲授演练、合作探究、任务驱动、游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初步认识上排键位有哪些,并对其进行初步记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识别能力和记忆能力。接下来的分组练习,使学生逐渐熟悉上排键位,提高了手指运用键盘的综合协调能力。 本节课教学过程分为激趣导入、新知探究及知识梳理三个环节,其中新知探究环节安排了五个活动,直观演示、合作探究、游戏教学等方式的穿插结合让学生印象深刻,“男生女生大PK”的游戏更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也不知不觉牢记了上排键和其对应的指法。“键盘马戏团”的练习则体现了任务驱动下学生的体验、实践更具目标性,学生也能在练习中主动思考、运用,发现并解决问题,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学生也进行了自主探究的学习。 课后,信息组三位老师对本次教研课进行了研讨,大家各抒己见,把真实的听课感受相互分享。   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中排键指法 学生练习上排键指法,老师巡视指导
2019/10/10

任务驱动下的课堂常态

——记信息组《火柴人跳舞》教研课活动 2019年10月8日上午,信息组开展了本学期第三次教研课活动。毕晓老师在五(7)班进行了《火柴人跳舞》第二课时的教学展示。 本节课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展开。第一个任务:回忆并思考总结第一课时“造型”的相关概念与脚本搭建。第二个任务:通过模仿实践书上的样例脚本,完成舞台颜色的变化设置,并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舞台是一种特殊的角色,也可以进行脚本的编写”。第三个任务:学生进行创新设计,运用两个课时的学习重点与难点,进行“街舞男孩”的程序脚本搭建与创新。 在本节课的任务驱动教学中,从任务的布置上,体现了任务的推进和难度的提升。在过程的呈现中,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培养了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课后,信息组三位老师对本次教研课进行了研讨,大家各抒己见,把真实的听课感受相互分享。在今后的信息技术课堂中,任务驱动将成为信息课的常态教学,老师们可以精心设计有层次性的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达成中,不断成长,快乐学习!   学生根据任务开始模仿实践 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任务 老师帮助学生答疑 小组合作,同学互相帮助 命题下的学生创新
2019/10/08

寓教于乐——信息组教研活动

2019年9月18日上午,信息组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孙琳老师在三(2)班开设了信息技术教研课《操作计算机》。 孙老师的课堂,从课前三分钟的指法练习进行热身。之后,从同学们熟悉的开机关机讲起,让大家自己寻找计算机的电源开关。接着从开机后显示的windows系统,引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分类。小同学们踊跃发言介绍自己用过或者见过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然后,孙老师又让孩子们观察鼠标的构造,思考自己是如何操控鼠标的。根据学生回答,老师进行总结,得出鼠标的五种操作方法。孩子们又思考了“指向”操作和“单击”操作的区别。最后,通过“七巧板”游戏的练习,孩子们在欢乐的课堂中掌握了鼠标的操作方法。 孙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进行自主观察和发现,使得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更加生动和鲜活,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操作电脑 全体学生听课 老师辅导学生 教研组听课
2019/09/20

喜报:我校学生获省“信息与未来”编程大赛一等奖

2019年6月,南京市“信息与未来”夏令营活动在我校举行,来自全市的400多名小学生进行了激烈的角逐,我校编程社团的小选手们不负众望、勇创佳绩,苏廉博、孙培杰、李思学获得南京市一等奖,陈玺霈、万谦益、姜宏奕获得南京市二等奖,高宁轩、胡悠飏、常洋、莫骄雄、刘达获得南京市三等奖。 随后的省赛中,小选手们更是乘胜追击,在2019年7月11日——7月14日苏州市盛泽第二中学举办的江苏省“信息与未来”夏令营活动中,孙培杰、李思学、万谦益、姜宏奕再创佳绩,一举拿下“C++程序设计”和“创意编程”项目组的江苏省一等奖的好成绩。 (文/毕晓)   编程社团代表 市赛选手上台领取证书 江苏省南京代表队 我校省赛获奖选手
2019/09/16

《我眼中的艺术家》——艺术组校级公开课教研活动

 4月17日上午第一节课,艺术教研组开展了以“我眼中的艺术家”为主题的美术教学研讨活动。全体艺术组教师参与研修,本次活动在综合楼四楼美术教室开展。     本次研修活动由陈叶蓝老师带领三(8)班的孩子学习课外拓展课程。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新材料进行名作的再次创作,锻炼他们的动手和配色能力。在教学中,陈老师先介绍梵高的个人信息与创作经历,欣赏《星月夜》,引导学生鉴赏。再出示示范视频,学习制作过程,探索总结创作步骤。辅以陈老师的示范,讲解配色,敷黏土与刮粘土的方法。最后陈老师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的发挥学习,共同创作,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合作的乐趣。     课后,老师们留下继续展开研讨。两个学科的老师都从不同专业方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美术老师们赞美陈老师的语言美,在教学时在不知不绝中引导孩子自主学习与创作,如“分析笔触,敷泥方法”等。音乐老师表示听完本节课,很想亲手尝试制作,并赞叹“纽扣星月夜”“粘土向日葵”的精美。音乐于老师评论孩子们的孩子的作品非常好,课堂常规也很棒,可以看出平时课堂的练习非常扎实。最后夏主任总结:陈老师的课堂可以看出,在平时的教学课堂中,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合作习惯。黏土的使用可以看出学生在平时的手工非常的扎实,希望以后可以一直保持,也能够将课堂的语言更加连贯性。    像这样的教研课,艺术组以后还会多多开展。从不同老师不同学科的角度,看不一样的课堂,相信会给开课老师更多的启发和收获。                                                      
2019/04/17

音符与乐器的邂逅——艺术组校级公开课教研活动

4月10日上午第一节课,艺术教研组开展了以“音符与乐器的邂逅”为主题的音乐教学研讨活动。全体艺术组教师参与研修,本次活动在综合楼五楼音乐教室开展。 本次研修活动由王瑶琪老师带领二(1)班的孩子学习了二年级下册《夏日的雷雨》。王老师在本节音乐课加入的小乐器——陶笛。《夏日的雷雨》是一首简洁上口的猜谜歌,课堂中王老师用歌曲的旋律律动唱谱来熟悉,将陶笛引进旋律中。解决了旋律,王老师出示了画面,把学生带入到歌曲的有关情境中,教师提供了“ 1、一 闪    闪、轰 隆    隆、哗 啦    啦”三组节奏,让学生根据歌词和旋律猜谜语。随后通过诵读歌词,与学生一问一答的合作,让学生感受到猜谜歌的乐趣。歌曲的学习后,王老师通过与学生歌声的互动、陶笛吹奏的互动让课堂的学习氛围变得非常的有趣。最后王老师用了创编歌词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合作的乐趣。 课后,老师们留下继续展开研讨。两个学科的老师都从不同专业方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音乐老师们赞美王老师的歌声美、语言美、肢体美,给学生创设了审美的情境,在教学时在不知不绝中让孩子学习了很多乐理知识,如“换气记号,切分节奏”等。美术老师表示听了孩子们的歌声,觉得这首歌曲非常的好听,称赞孩子们的唱歌方法和习惯很好。美术陈老师评论孩子们的陶笛吹奏的非常好,可以看出平时课堂的练习非常扎实。最后夏主任总结:王老师的课堂可以看出,在平时的教学课堂中,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演唱习惯,低年级孩子没有喊唱的情况。陶笛的吹奏体现了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非常的扎实,希望以后可以一直保持,也能够将课堂的语言更加连贯性。 像这样的教研课,艺术组以后还会多多开展。从不同老师不同学科的角度,看不一样的课堂,相信会给开课老师更多的启发和收获。                                    &#
2019/04/11

以歌唱为媒介,培养学生音乐表达能力

3月27日上午第一节课,艺术教研组开展了以“歌唱为媒介,培养学生音乐表达能力”为主题的音乐教学研讨活动。全体艺术组教师参与研修,本次活动在综合楼五楼音乐教室开展。 本次研修活动由于倩云老师带领三(1)班的孩子学习了三年级下册《八只小鹅》。于老师首先通过画面的展现,把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产生用音乐来表达的愿望,在课堂上于老师还通过视谱、划旋律线等教学方法,将音乐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艺术通感运用到音乐教学实践中,既培养了学生识谱能力,又让学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更好地表现了音乐。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方式,从局部到整体,由点及面的让学生运用简单的合唱进一步表达了歌曲的情感,并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了合作的乐趣。 课后,老师们展开研讨。两个学科的老师都从不同专业方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音乐老师们赞许了于老师专业知识功底深厚,教学形式涵盖了合唱,乐理知识,创编,讨论,律动,合作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很多知识,激发了很多潜能。美术老师则从审美方面对于老师的课提出了赞扬,评论于老师的整节课教态美、语言美,范唱、舞蹈、伴奏都具有美感。最后夏主任总结,对于于老师的课给予充分肯定,赞许了于老师课的整体性、美感性、创新性,但是课堂的内容过于充实,希望能给孩子留一些空白的时间去思考去欣赏,这样会更好。 像这样的教研课,艺术组以后还会多多开展。从不同老师不同学科的角度,看不一样的课堂,相信会给开课老师更多的启发和收获。                                                             
2019/03/28

《老房子》——艺术组校级公开课教研活动

12月12日上午,艺术教研组开展了以《老房子》为主题的美术教学研讨活动。全体艺术组教师参与研修,本次活动在扎染教室开展,课前课后美术组全体老师一起组织学生、安排教具,共同协助开课教师完成教研课准备。 本次研修活动由周亮老师带领四(7)班的孩子学习老房子的造型的方法。周老师准备相当充分,环节设置,创新的体验,范画的准备相当精美,现代化的教学使用,让大家眼前一亮。我想这一切不是一日之举,背后是周老师对美术课不断的探究,之前美术组的老师们进课堂一起参与磨课,试问自己,作为学生,也一定喜欢这样的课堂。为周老师点赞,他学生角度出发,探究其创作方法,并设计属于自己的老房子。周老师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从真实的场景出发,在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学习了理论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课后,老师们在群里继续展开研讨。两个学科的老师都从不同专业方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美术老师们赞许了周老师课堂的先进的教学方式,有序的课堂常规。音乐老师则从老房子该有的声音方面提出建议,认为可以增加市集的嘈杂声,帮助学生们理解老房子的传统文化。最后夏主任总结:赞许了周老师课的整体性,给予充分肯定,并在艺术组教师的建议基础上。提出美术课要以学生为主体,能从生活出发,关注学生心理,要让课堂更加灵动,营造更活泼的氛围。 本节课的亮点很多,老师语言幽默,学生学习投入,兴致很高。虽然是学习老房子但很多高科技的渗透让在场的所有老师惊叹不已。教学环节循序渐进,也抓住了一些细节上的介绍,如瓦片的形状。如果要提点建议的话,美术老师觉得最后展示可以再增加些意境,比如贴完作品后在黑板上画出山峰、河水、树木之类的,形成一个村落。  
2019/01/09

“让思维真正发生”----建邺区科学教研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

2018年12月20日,建邺区科学教研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本次开展的主题是“让思维真正发生”。这也是我校小学教学楼建成后,首次在科学实验室进行的全区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由我校张慧老师和来自金中实小的郝晓东老师上展示课。张慧老师用玩台球游戏的活动方式,让学生体会到了力可以让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郝晓东老师让学生自主设计方案,研究力的大小对小车运动的快慢影响。课后,全区科学老师进行了深刻地研讨交流。大家对两位位老师精心的设计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我校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能力和习惯表示赞赏。最后,区教研员柯欣老师进行了总结,希望所有老师能积极学习,了解到学生群体和个体的差异,将今天的收获带到平时的每一节课堂。 这次建邺区“让思维真正发生”小学科学主题教研活动,是小学科学老师关注“科学思维”的再一次深入学习与研讨,参加研讨的全体科学老师都真正地感受到让科学思维真正发生的重要性,也相信会运用在以后的每次课堂实践中。 张慧老师课堂展示 在台球游戏中学习 郝晓东老师课堂展示 小组合作推车活动 教研员柯欣老师点评指导
2018/12/24

小学部STEAM课程建设的研讨交流会

2018年11月24日至11月26日,由中国教育学会和江苏省教育厅联合举办的科创教育大会在金陵中学举办,我校科技组教师参加会议。 正逢我校课程改进的推进期,科学组和信息组集中围绕我校STEAM课程与校本课程改革有机结合进行了研讨交流。会议开始禹凤如老师汇报了在科创教育大会学习的体会,介绍了STEAM教育的含义、在中国和江苏省发展现状、课程建设步骤以及建设意义。梁宁老师给我们分享了STEAM课程进校本课程的成功案例,包括北京人大附中、西安高新国际学校、北京一零一中学等。 随后,科学、信息老师们具体讨论了结合我校小学部现状,STEAM课程如何开展的设想和愿景展望。教师们都积极交流,对科技课程的建设阐述了各自的想法,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研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禹凤茹老师做交流汇报 梁宁老师做交流汇报 与会老师交流研讨
2018/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