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劳动底色 拥抱创造之美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没有关注到这样一则新闻:在江苏徐州的一所幼儿园里,孩子们热火朝天地忙着炒菜、蒸馒头、烙饼和缝纫。视频发布后引发了广泛关注,这里的老师解释说,这是他们给小朋友日常开设的劳动课,尝试引导孩子少接触电子产品,多锻炼动手能力、生活能力和协作能力,同时又能享受劳动的快乐和硕果,家校携手将幼儿园变成了劳动乐园。
一提起劳动,很多同学可能马上就会联想到做家务和打扫卫生,甚至还会在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个负重前行、汗流浃背、收获满满等情景。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劳动主要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其二则指专指体力劳动。
在不同的视角下,劳动的内涵当然也不尽相同,但不可否认的是——劳动是创造物质文明的动力,更是生发精神文明的源泉。正因如此,重视劳动教育也成为我们社会的优良风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聚焦当下,我们对劳动精神的弘扬和追求,可以着眼身边人、身边事,从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入手。
在我们国际部,对劳动教育的开展,是通过班主任老师的言传身教和一系列主题活动进行的。国际部有劳动教育主题班会、生活技能大赛和“我为家人做顿饭”特色社会实践活动。仲伊瑶同学,你在今年的“我为家人做顿饭”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老师想采访一下:你在参与这个活动的过程中,有哪些心得体会?
感谢高姗老师的提问!参加“我为家人做顿饭”活动并最终获奖,对我而言不仅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无比珍贵的劳动体验。我的劳动启蒙最早源自家庭,在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会有意识地指导我进行基础的家务劳动。读小学时,家长更是开始分阶段培养我的独立生活能力。当我在家中时,他们会通过鼓励和教导的方式,引导我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我则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加自信,也充满了对学习和生活的掌控力。
去年寒假,学校布置了“我为家人做顿饭”的实践活动,这一下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以往都只是在厨房里简单地帮助一下忙碌下厨的父母,但这次要完全依靠自己做出来一顿丰美的年夜饭,着实考验我的劳动能力,但我坚信只要敢于尝试结果就不会太差。于是,从买菜、清洗食材、炒菜、摆盘到最后的出锅,我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并克服了一系列挑战,看似简简单单的一顿饭,背后却凝结了如此多劳动的汗水和智慧!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