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园地

分享·对话————我们的阅读故事读书分享会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整体素养,打造学习型教师团队,增强教师的文化底蕴,2021年12月13日,我校小学部语文组举办了读书分享交流会。读书交流会由语文教研组长黄海燕老师主持。黄老师说,读书可以提升老师们的品味,老师们都应该多读书,做一个有诗意有内涵的老师。此次交流会分为两个部分,首先由小学部12位老师进行读书分享,然后由特级教师陈玲玲老师和金正平老师进行点评交流。 本次读书分享,打破了以往读书分享的模式,采用师徒共读、伙伴结伴读、同组老师访读等方式,激发了老师们的读书兴趣。在活动中,每位老师都推荐了好书,积极谈论着自己对教育、对生活的的理解。老师们从不同角度、畅谈品味书香后的收获、感悟和体会。吴隽妍老师说,我愿做一个晚熟的人,时刻保持少年气;张剑知老师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我要学做一个爱学生的老师;夏婷老师说,在教育教学中,要做一位睿智的老师,学会表扬,利用表扬来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此次活动得到了特级老师陈老师和金老师的一致好评。陈老师说,多阅读多思考,这样才能更好地做一位智慧而又有包容性的老师,读写结合才能把思维推向远方。最后金老师在如何撰写教育论文方面给老师们提出了建设性意见。金老师指出:教学论文从生活中来,教师们要在教学中发现问题,不断对问题进行细化、追问,再经过观察、记录、反思,然后学习理论,形成观点,最后推出结论。 通过这次读书交流,老师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进一步明确了坚持阅读的重要性。 黄老师主持 吴隽妍老师分享 夏婷老师分享 宋祥贵老师分享 特级教师陈玲玲点评指导 特级教师金正平点评、做讲座
2021/12/13

批注促思考,作业优课堂

为了全面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水平,努力打造高效课堂,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11月22日星期一下午,我校小学部四五六年级全体语文老师参加了题为“批注促思考,作业优课堂”的主题研讨活动。四年级全体语文老师经过两周组内的集体备课,对本单元内容进行整体研究,全方位了解批注的阅读方法,旨在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许嵘老师执教的《牛和鹅》一课,基于学情,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结合本单元“学习批注”这一单元要素,指导学生从“有疑问的地方”“感受深刻的地方”“写得好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这几个角度进行批注。采用先扶后放的教学顺序,先学习教材上的批注,然后借助问题“作者如何怕鹅”聚焦重点段落进行批注。李朋老师执教的《陀螺》一课,课堂氛围良好。巧妙借助生词梳理文章内容,借助关键词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随后结合本单元“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这一单元主题进行批注。 课后,听课的全体老师进行评课。两位老师先自评,之后由本组有着丰富经验的沈海成老师、五年级朱老师、夏老师以及邱主任针对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多方位的评价。沈老师从课堂与补充练习的巧妙运用谈,指导老师们结合练习设计教学;朱老师从批注的策略谈,重视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对课文进行文字批注;夏老师从课堂教学常规的把握上谈,提出学生朗读的重要性;邱老师从新课标理念体现的角度上谈,注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在此基础上生成板书。随后大家畅所欲言,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老师们在交流中分享快乐,总结出了许多有效的教学策略。 本次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让大家领略了骨干教师上课的风采,充分发挥了交流、学习、提高的功能。 许嵘老师带学生了解单元语文要素 李朋老师执教《陀螺》 学生玩陀螺 王琰老师主持 朱咏梅老师点评
2021/11/27

技术支持,建构学教新样态——语文组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

10月25日下午,小学部全体语文教师齐聚一堂,开展了主题为“技术支持,建构学教新样态——小学部语文组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的教学研讨活动。六年级语文备课组长孙静老师主持活动,课程教学处李萍萍主任、朱兆明主任也一同参与此次活动。 首先,孙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的重要意义。接着,孙老师以六年级语文练习质量分析为例,对于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中的A13模块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进行了深入交流,将期初练习中的各项数据一一列举并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对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计划于目标。 张剑知老师则是立足课堂实践,将B5模块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的实施情况作出了较为清晰的阐述,尤其是“小组动态重组”的观点,对于老师们今后的课堂教学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 紧接着,胡梦晨老师与王琰老师的“C1 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更是给各位老师带来了很多不一样的内容。胡梦晨老师的“一季花开四季香”跨学科学习项目,以“桂花”为研究对象,组织学生展开了围绕着“桂花”的一系列学习活动,不仅仅涉及语文方面的学习,更是加入了实践活动项目,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王琰老师的“小农夫初体验”学习项目,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入农田,实际感受农耕的辛苦与收获的快乐,更加深了学生对古诗词中对农村生活的描写的体会,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此次教研活动结束后,老师们收获颇丰,也有一些思考。例如,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 30 项微能力,如何将信息技术能力真正适用于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等。 孙静老师主持会议 张剑知老师交流 胡梦晨老师交流 王琰老师交流
2021/10/26

小学部组织建邺区第十期个人课题开题论证

2021年4月,在建邺区第十期个人课题评审中,小学部有15项个人课题成功立项。 10月23日,学部在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的指导下,组织开题论证。学部邀请施建洪老师、高中部王建主任与小学部部分高级教师、教研组长组成了开题论证专家组,对课题进行指导。庞洁校长和王建主任分别任专家组组长。 开题论证前,15位主持人都作了认真的准备,开题报告翔实、具体,对课题概念进行再理解,文献研究进行再梳理,对研究目标、内容再聚焦,规划研究行动,思考研究成果,呈现了课题立项后已开展的研究工作。专家组对主持人的开题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提出了中肯的评价性意见和建设性意见,建议将课题的研究内容更加聚焦,合理安排研究进程,清晰研究的路径和举措,为学生的实践提供更丰富的空间,增加教师团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两个小时的开题论证,气氛热烈。老师们放弃休息时间,沉浸在研究真问题、解决真问题的学术氛围中。老师们希望以课题研究,真正促进教与学的改进,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2021/10/24

解锁新能力 实践在课堂——记小学部美术组教研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

美术就是一门关于美学的艺术。通过这门艺术,人们能够获得美的感受,得到美的情冶熏陶,升华对于美的体会。10月22日美术组在录播教室展开了本学期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活动。 美术组老师们精心准备并分享,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了以下三个能力点,分别是A13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和C4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 第一组的陈春雨、周亮老师通过对A13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项目的学习针对此能力点与美术学科之间的联系,详细说明数据可视化如何更好地服务美术教学。例如:选择你最喜欢的艺术表现形式,腾讯投票打开,选择多选,创建标题-你最喜欢的艺术表现形式,选择截止日期,最后会呈现具体票数和比例,就可以得知学生更倾向的形式,方便以后课程作业设置安排。 第二组的陈天岚、罗昱、杜雨泽老师就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三位老师结合自身课堂和教学经验合理借助信息化手段支持探究型学习活动,从而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为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过程记录提供交流和协作的工具或平台。为教师过程跟踪、行为分析与及时干预提供支持。提升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和技术工具开展学习的能力。 第三组的邱晓、董心然老师就创造性学习与表达能力点在高低年段的实践应用进行了分享。两位老师分别从低年级与高年纪不同的角度和上课形式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充分利用希沃白板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动手动脑。多次运用到了希沃白板、希沃投屏、剪映、下载视频等信息化技术,将信息技术与学习制作小挂件活动进行融合,有效的节约了课堂时间,留下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制作,更有利的推动了孩子们的探究兴趣。 美术组老师积极分享了自己在能力点上的一些思考。作为一名教师,课件的制作已经是我们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面对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了解和运用是十分必要的。我们也要将所学所得积极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 美术组在录播教室展开集体备课 陈天岚组长结合课堂和教学经验进行发言 杜雨泽老师就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进行发言 邱晓老师就创造性学习与表达进行了分享
2021/10/23

教育信息化,教学智慧化——记小学部英语组信息技术应用2.0展示活动

2021年10月21日上午,小学部英语组在综合楼录播教室开展了信息技术应用2.0的专题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由王卉组长主持。 首先,王卉组长将自己执教的五年级《Lorna is upset》的课程结合希沃技术5.0和“逆向教学设计”进行教学思路的分析。她提出要先确定基于“大概念”的教学目标,在目标的基础上厘清指向“理解六侧面”教学蓝图,从而通过希沃白板的“条形图统计”、“蒙层”等对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行深入设计与呈现。 接着,一年级姚娜老师、四年级宋雯姬老师结合“信息技术应用2.0”呈现了精彩的展示课。姚老师采用一年级新思维教材的C部分故事进行学习,她一改以往课堂座位排序,组织学生围绕讲台而坐,方便进行小组合作的活动。姚老师运用丰富多彩的道具创设了真实的情境。如Mary的书本掉落,Betty将书本还给她的学习情境。小豆丁们头戴人物头饰,表演生动有趣。 宋雯姬老师将译林4A第一单元的内容与绘本《Tortoise and his friends》相融合。由于Facts和Opinions的内容有难度,她紧贴信息技术,制作了相关微课进行概念呈现。宋老师组织了四人、五人一小组的合作共读绘本,完成学习单,从而实现学习信息的实时分享与交流。在五人一组的小组表演中,学生根据板书和道具还原了真实学习情境,促进对“利用事实支撑观点”的大观念的达成。 随后,与会老师齐聚一堂,对这两位老师的课堂进行评价和分析。江盼盼老师对姚老师新颖的小组合作活动进行了肯定;戴经安冉老师提出了根据颜色确定分组的建议,维护活动秩序;周芳芳老师对姚老师“下位寻找身边的老师进行介绍”的活动印象深刻;梅晶晶老师对宋老师的Facts和Opinions的理念非常赞同;倪老师则提出了将海龟和陆龟进行区分的教学建议;李喆慧老师关注宋老师的仿写环节,认为仿写有助于语言的表达,但学生对于“Facts和Opinions”的理解是否透彻,值得商榷。随后,二年级吕惠老师就“微课的设计和制作”进行了专题讲座。她运用“喀秋莎”等实用的软件进行实操展示,在场的老师们受益匪浅。英语课堂中融入信息技术的元素将更有利于新理念和新形式的展现和应用。 最后,王卉组长讲解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主要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包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微课的设计、小组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和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希望每位老师认
2021/10/22

转折点上助力前行——小学部与初中部开展数学教学衔接研究

为加强小升初数学学科教学衔接,提升教研活动研讨品质。2021年10月19日下午,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陈玲老师和胡小华老师为大家呈现了两节精彩的同课异构小初衔接课《射线直线和角》。学校小学部、初中部全体数学教师以及南湖二中七年级数学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就两节课例的内容和学生在小升初阶段数学知识的衔接、数学思维的转换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本次研修活动分为中小学教师课堂展示和微讲座研讨两个环节。 首先,小学部陈玲、初中部胡小华两位教师同课异构,授课内容是《线段直线射线》(第一课时),授课对象分别为小学四年级、初中七年级学生。中小学新课标中几何图形知识点存在共通之处,同一知识点小学和初中的授课目标、授课内容、授课形式、授课评价等都存在不同之处,初中教师要了解小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小学教师要知道学生到初中后知识会延伸到何处,通过同课异构的教学对比,让听课教师带着问题思考,会有更深的感受。 两节课后,陈莉老师做了主题为《转折点上助力前行——“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数学衔接教育初探》微讲座,高飞老师对两节课进行点评,所有教师进行研讨活动。 通过本次中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衔接的课堂研究,老师们收获满满。两节共通知识点的同课异构,由于授课对象和组织形式的不同,课堂氛围、授课侧重点完全不同,精彩的展示课让老师们对中小学衔接教育有了新体验;讲座的倾听和研讨刷新了大家原有的认知:要不要衔接Want?衔接什么?What?知识?能力?衔接就是上培训班?如何陪学生轻松走过初小转折点?“双减”之后学校如何做“加法”?本次活动让老师们明白了培训班快餐式的补习并不是衔接,那是抢跑,挑起衔接教育重任的应该是学校和老师。作为初中教师,我们要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过渡;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实现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引导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过渡;我们知道衔接是永恒的,探索是无尽的。我们应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努力实现衔接教育的完美对接,引导学生走出困惑和苦恼,用新思维、新方法敲开初中数学学习的大门。 哪条路最近 陈玲老师执教《射线、直线和角》
2021/10/20

以研促教,探索趣味有效的拼音教学——一年级语文组拼音教学主题研讨

10月18日下午,语文教研组一二年级教师齐聚录播室,围绕“一年级声母教学”开展了深度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以执教,评课形式展开。姜轶凡老师执教一年级第二单元《gkh》第一课时,她利用情境图提示字母音和形,鼓励学生编顺口溜来发音记形,学生积极性高涨,参与度高。在教学两拼音节的拼读时,鼓励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常用词来记忆,进一步体现拼音学习的价值。最后书写环节,以“书写三部曲”——一看有几笔,二看住哪里,三看每一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王悦老师执教一年级第二单元《jqx》第一课时,以一个熊宝宝的故事串联课程,环节过渡语能够激发起学生兴趣。同时利用手指操、动手拼字母、摘苹果的活动,调动学生兴趣,让枯燥无味的拼音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值得一提的是,王老师针对本课中的jqx和ü相拼的难点突破有方法,用各种形式让每一位孩子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 参加教研的每一位老师都认真听讲,并就两位老师的课堂进行点评、研讨。李婧老师提出拼读时第三声需作为重点强调,可借助手势来帮助找音,同时应关注学生拼读时口型不变化,这些习惯对于后期拼音学习大有帮助。徐娴、顾馨、周娇三位老师分别针对两位执教老师的课堂优点进行点评,更加明确了拼音教学的方法和重点。课程教学处李萍萍主任提出拼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先扶后放,教师先教方法,后生生之间互相监测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此次教研,收获满满,扎实推进了老师对于拼音教学的研究,更切实地提高了教师拼音教学能力。 姜轶凡老师执教《gkh》第一课时 王悦老师执教《jqx》第一课时 语文教研组听课 李萍萍主任评课发言 李婧主任评课发言
2021/10/19

教师提升在路上 学习收获在心中——记小学部音乐教研组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声音的不同表现形式,它能够引起情感的共鸣,能改变人的情绪、记忆和思维。10月15日,音乐组在综合楼人工智能教室开展了本学期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活动。 音乐组的老师们畅所欲言,分别对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学生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和创造真实学习情境三个能力点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和理解。 第一组的夏成君、刘媛、和汪姁愉三位老师结合自身的课堂和教学经验对教学要求和评价观察点都提出了非常值得学习的建议,例如:评价过程要肯定学生在课前准备的情况, 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评价时,也要鼓励学生利用多种形式学唱歌曲, 并及时与同伴交流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当然更要高度评价能力强的学生在前面带领的歌唱行为。 第二组的靳玉、华静和陈韵三位老师通过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得经验对小学生信息安全、教师和学生应怎么做进行的分析,她们指出当今社会网络发达的年代,不良的网络信息都会对学生造成不好的影响,教师应该做好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加强对网络道德的教育,而学生应该学会浏览安全网络网站,学会拒绝不良广告的吸引。 第三组的王瑶琪、于倩云和刘丽雯三位老师根据与学生课堂互动教学对如何创设音乐教学情境都给出了方法,情境创设教学要围绕“情境”来展开,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利用事物的形象创造具体生动的场景,激发他们的情绪,从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音乐。创设音乐教学情境可以通过语言、光线、美术、多媒体、表演等多种方式,要做到课前营造音乐氛围,课中抓住学生心灵,课后建立想象空间,才能更好的让学生体验音乐感受音乐。 本次活动使得音乐组的每一位老师都受益匪浅,她们认为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以学生为本,把信息融入教学,使教学面向生活。 音乐组老师参加活动 汪姁愉老师发言 教研组长刘媛老师组织活动
2021/10/16

技术支持,建构学教新样态——记小学部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信息教研组专题活动

2021年10月15日下午,小学部信息组在综合楼人工智能教室开展了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信息教研组专题活动。 教研组从“学法指导”、“教学设计”、“学业评价”三个维度出发,在三十项微能力中选择了“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三项微能力展开探讨,分享了自己的课堂研究与实践成果。孙琳老师在“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的微能力中,从软件应用和网络应用展开描述,结合四年级《收发电子邮件》的课例详细地描述了在课堂中如何运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建立安全的网络意识。毕晓老师在“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的微能力讲解中,以五年级《火柴人跳舞》为课例,从学习环境、学生主体、学习主题与目标、课程整体流程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详细地分析了如何将资源整合、借助信息化手段、运用信息化平台工具等能力点嵌入到课堂学习中,以及极域电子教室在作为技术应用平台在课堂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刘璐老师在“自评与互评活动组织”的微能力讲解中,先向大家介绍了评价的重要性,接着从评价的方式策略和根本目的展开描述,指出评价不仅要重结果,也要重过程。而且给予评价的不仅仅是教师,还可以学生自评与互评,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如何要求自己,相互了解,做到取长补短。 活动最后教研组进行了总结和点评,指出信息技术2.0的到来将会带来教育资源,技术素养,教育技术,发展动力,教育治理水平,思维类型的转变;教育技术将不再停留在学习环境,而是嵌入学习系统,每位教师不仅要利用技术,更要利用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合作。 孙琳老师发言 刘璐老师发言 毕晓老师总结
2021/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