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园地

综合组教师读书分享会

2021年12月14日上午,严冬的早晨,天气寒冷,但也阻挡不了小学部综合组全体教师对书的热爱。 本次读书分享会由信息组毕晓组长主持。共有5位老师参加了此次的分享活动,他们分别是音乐组的靳玉老师、体育组的胡俊舒老师、美术组的邱晓老师、科学组组长张慧老师和信息组的刘璐老师。 首先,是音乐组靳玉老师带来的题为《“双减”之下,更需守好“课堂”阵地》的关于《学校生活社会学》这本书的感悟。靳玉老师说,这本书主要阐述了关于学校生活的种种现象。作者从叙事的角度阐释了教育的现象和问题,这种视角直接触及到人的心灵,而且使得以往我们所接触到的枯燥的教育学知识变得生动起来。教育学的研究需要新的方法,也非常需要新的气息。 接着,体育组胡俊舒老师带来了《沉思录》的读后感。胡老师说,当我第一次翻开《沉思录》时,我是有些惊讶的,因为满篇都是人生格言,如果放到今天恐怕就是“心灵鸡汤”了,可是如果真的是这么简单,又怎会有这么多的赞誉呢?这应该是读者看过的第一本由一名帝王亲手写的书,里面没有治国之道,没有帝王心术。甚至尘世间一切俗的东西都没有。这本书里只有一名兼职帝王的哲学家的内心独白。《沉思录》所蕴含的哲理是广泛而深刻的,在我看来绝不是浅尝辄止可以完全体会的。在很多时候我也只是管中窥豹,可能换个角度也许会收获更多。我想这也正是温家宝总理读了100遍,还要天天读的原因吧。 美术组邱晓老师带来的书籍是《重新认识课堂》。邱老师说,课堂是由一个个问题组成的。伴随着问题的提出、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不断推进。每一个问题都是有价值的,不过价值度有大有小。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不都是有价值的好问题,是需要甄别和选择的,这也是体现老师教学意识、能力的地方。这些问题解决的方式也决定了其价值的大小。是老师直接给出答案,还是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我们要意识到,不出现问题,不等于学生没有问题。当老师真正放手让学生思考、探索如何解决问题时,课堂会出现很多预设之外的问题。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这些问题的价值与意义,从问题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分析学生的疑惑。 科学组组长张慧老师带来的是题为《学习策略方法教学问题的诊断与引导》的关于小学科学的专业书籍的分享。张老师从什么是学习策略、科学的学习策略有哪些以及策略概述问题透视策略引导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张老师说,交流是思想火花的碰撞,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自我反思。深化学生各自的认识
2021/12/15

我的树叶会说话——三年级语文跨学科学习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在如油画般绚烂的金陵之秋,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三年级的小朋友们,在语文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我的树叶会说话”活动,用他们独特的方式,留住大自然的美好瞬间。活动分为:“精灵拾叶”、“精灵show叶”、“精灵玩叶”、“精灵尝叶”四个系列,孩子们利用生活中最常见且触手可及的树叶制造了一场大自然的艺术盛宴。 落叶缤纷之际,老师带领孩子们,到校园各处发现藏在身边的小美好。看!孩子们在满地金黄中仔细地拾取一片片独特的树叶,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满满的喜悦。周末,孩子们还到小区边、公园里继续收集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树叶。每一片树叶是独特的,每一位学生更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用独到的审美,创造着独属于他们的时光,享受着“精灵拾叶”的乐趣。 一片小小的叶子有什么用呢?在“精灵show叶”活动中,不同学科给出了不同答案:美术课,树叶在老师和学生们的手中乔身一变,化作了一朵朵栩栩如生的小花、一只只生气勃勃的小鸟、一支支精美别致的书签......语文、英语课,老师们带领孩子们诵读和秋叶有关的小诗,体会风景美和语言美;数学老师更是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热情,就地取材,引导大家交流测量一片树叶的周长、重量的方法。漫天飞舞的叶不仅是深秋送给初冬的礼物,更是大自然给予孩子们的深情馈赠。 “精灵玩叶”活动中,孩子们交流分享自己对树叶作品的设计思路,通过剪贴、添画、装饰等多种形式,将银杏叶、枫叶、花瓣等材料拼接组合成一幅幅新颖、独特、精美的艺术作品。瞧!树叶经过三年级同学们的巧思“打扮”,化身成可爱的林间小鹿、美丽的花鹦鹉、装扮艳丽的公主、活泼可爱的螃蟹,还有五彩缤纷的蝴蝶……每一幅都让人赞叹不已!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精灵玩叶”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创作艺术、鉴赏艺术的平台,让学生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懂得分享美、乐于欣赏美、学习创造美的能力。 “叶子菜”含丰富的维生素,被誉为营养全能冠军,在冬季,学生们更需要多吃一些绿叶菜。但是,有些绿叶菜味道特殊,吃起来口感不佳,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在本次“精灵尝叶”活动中,三年级的同学们观察了枯叶,“玩”过了树叶,同学们也想到了,餐桌上也有许多植物的叶子吧。学生们利用节假日,走进厨房,认识了青菜、茼蒿、芹菜、油菜等蔬菜,学习如何择菜、切菜、烹饪菜的技能,通过品尝、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在学习做“叶子菜”的过程中,
2021/12/14

基于项目化学习下的主动深度学习研究——小学部数学教研活动

冬月已至,寒意渐浓,但瑟瑟冷风却挡不住数学老师们教学研讨的热情。2021年12月14日下午,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全体数学组的老师再次齐聚录播教室,以年级接力讨论的形式,开展“基于项目化学习下的主动深度学习研究”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本次研讨活动由数学组教研组长丁莉老师主持,由一年级和二年级数学备课组承担。 第一节课由方婷老师执教《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复习》,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古代数学成就斐然,乘法口诀“九九歌”就是其中的一颗熠熠生辉的珍珠,如何上好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这节课,方老师对这节课的目标定位不仅仅是对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复习和整理,而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乘法口诀中的秘密,不断巩固乘法口诀,达到发展思维的终极目的。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自己整理思维导图,介绍知识点达到梳理的目的,这个过程学生非常感兴趣,在介绍的时候,方老师运用希沃白板的投屏功能及时展现学生作品,学生互评环节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倾听和语言表达能力。方老师的课堂灵动,民主,放手让学生充分的思考表达,展示自己:课堂的走向始终由学生掌握,老师只是在他们最需要帮助的地方等着。让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思维的活力,生命的张力。 第二节课由杨莹莹老师执教《认识11-20各数》,本节课杨老师重视动手操作,以“动”促“思”,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探究活动。通过数出10根、捆成一捆,“捆”这个动作,让学生形象感知“10个一是1个十",在认识十几时,杨老师先让学生数出12根小棒,然后引导学生想:怎样摆能让学生一眼看出是12根?杨老师借助希沃投屏功能,通过2种方法的比较,体现出第二种方法的优越性,并且数起来也方便。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这种摆法摆出11-20其他各数,进一步加深对计教单位“十”的认识。“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根据这一理念,杨老师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识。 课后,数学组老师对两节课的教学进行了深入地研讨,教研组长丁莉老师对此次教研活动做出精彩总结,并对我们日后深度学习研究提出期许。相信通过这次活动,数学组的老师都受益匪浅,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积蓄前行的力量! 方婷老师和学生交流
2021/12/14

分享·对话————我们的阅读故事读书分享会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整体素养,打造学习型教师团队,增强教师的文化底蕴,2021年12月13日,我校小学部语文组举办了读书分享交流会。读书交流会由语文教研组长黄海燕老师主持。黄老师说,读书可以提升老师们的品味,老师们都应该多读书,做一个有诗意有内涵的老师。此次交流会分为两个部分,首先由小学部12位老师进行读书分享,然后由特级教师陈玲玲老师和金正平老师进行点评交流。 本次读书分享,打破了以往读书分享的模式,采用师徒共读、伙伴结伴读、同组老师访读等方式,激发了老师们的读书兴趣。在活动中,每位老师都推荐了好书,积极谈论着自己对教育、对生活的的理解。老师们从不同角度、畅谈品味书香后的收获、感悟和体会。吴隽妍老师说,我愿做一个晚熟的人,时刻保持少年气;张剑知老师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我要学做一个爱学生的老师;夏婷老师说,在教育教学中,要做一位睿智的老师,学会表扬,利用表扬来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此次活动得到了特级老师陈老师和金老师的一致好评。陈老师说,多阅读多思考,这样才能更好地做一位智慧而又有包容性的老师,读写结合才能把思维推向远方。最后金老师在如何撰写教育论文方面给老师们提出了建设性意见。金老师指出:教学论文从生活中来,教师们要在教学中发现问题,不断对问题进行细化、追问,再经过观察、记录、反思,然后学习理论,形成观点,最后推出结论。 通过这次读书交流,老师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进一步明确了坚持阅读的重要性。 黄老师主持 吴隽妍老师分享 夏婷老师分享 宋祥贵老师分享 特级教师陈玲玲点评指导 特级教师金正平点评、做讲座
2021/12/13

批注促思考,作业优课堂

为了全面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水平,努力打造高效课堂,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11月22日星期一下午,我校小学部四五六年级全体语文老师参加了题为“批注促思考,作业优课堂”的主题研讨活动。四年级全体语文老师经过两周组内的集体备课,对本单元内容进行整体研究,全方位了解批注的阅读方法,旨在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许嵘老师执教的《牛和鹅》一课,基于学情,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结合本单元“学习批注”这一单元要素,指导学生从“有疑问的地方”“感受深刻的地方”“写得好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这几个角度进行批注。采用先扶后放的教学顺序,先学习教材上的批注,然后借助问题“作者如何怕鹅”聚焦重点段落进行批注。李朋老师执教的《陀螺》一课,课堂氛围良好。巧妙借助生词梳理文章内容,借助关键词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随后结合本单元“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这一单元主题进行批注。 课后,听课的全体老师进行评课。两位老师先自评,之后由本组有着丰富经验的沈海成老师、五年级朱老师、夏老师以及邱主任针对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多方位的评价。沈老师从课堂与补充练习的巧妙运用谈,指导老师们结合练习设计教学;朱老师从批注的策略谈,重视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对课文进行文字批注;夏老师从课堂教学常规的把握上谈,提出学生朗读的重要性;邱老师从新课标理念体现的角度上谈,注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在此基础上生成板书。随后大家畅所欲言,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老师们在交流中分享快乐,总结出了许多有效的教学策略。 本次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让大家领略了骨干教师上课的风采,充分发挥了交流、学习、提高的功能。 许嵘老师带学生了解单元语文要素 李朋老师执教《陀螺》 学生玩陀螺 王琰老师主持 朱咏梅老师点评
2021/11/27

技术支持,建构学教新样态——语文组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

10月25日下午,小学部全体语文教师齐聚一堂,开展了主题为“技术支持,建构学教新样态——小学部语文组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的教学研讨活动。六年级语文备课组长孙静老师主持活动,课程教学处李萍萍主任、朱兆明主任也一同参与此次活动。 首先,孙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的重要意义。接着,孙老师以六年级语文练习质量分析为例,对于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中的A13模块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进行了深入交流,将期初练习中的各项数据一一列举并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对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计划于目标。 张剑知老师则是立足课堂实践,将B5模块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的实施情况作出了较为清晰的阐述,尤其是“小组动态重组”的观点,对于老师们今后的课堂教学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 紧接着,胡梦晨老师与王琰老师的“C1 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更是给各位老师带来了很多不一样的内容。胡梦晨老师的“一季花开四季香”跨学科学习项目,以“桂花”为研究对象,组织学生展开了围绕着“桂花”的一系列学习活动,不仅仅涉及语文方面的学习,更是加入了实践活动项目,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王琰老师的“小农夫初体验”学习项目,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入农田,实际感受农耕的辛苦与收获的快乐,更加深了学生对古诗词中对农村生活的描写的体会,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此次教研活动结束后,老师们收获颇丰,也有一些思考。例如,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 30 项微能力,如何将信息技术能力真正适用于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等。 孙静老师主持会议 张剑知老师交流 胡梦晨老师交流 王琰老师交流
2021/10/26

小学部组织建邺区第十期个人课题开题论证

2021年4月,在建邺区第十期个人课题评审中,小学部有15项个人课题成功立项。 10月23日,学部在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的指导下,组织开题论证。学部邀请施建洪老师、高中部王建主任与小学部部分高级教师、教研组长组成了开题论证专家组,对课题进行指导。庞洁校长和王建主任分别任专家组组长。 开题论证前,15位主持人都作了认真的准备,开题报告翔实、具体,对课题概念进行再理解,文献研究进行再梳理,对研究目标、内容再聚焦,规划研究行动,思考研究成果,呈现了课题立项后已开展的研究工作。专家组对主持人的开题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提出了中肯的评价性意见和建设性意见,建议将课题的研究内容更加聚焦,合理安排研究进程,清晰研究的路径和举措,为学生的实践提供更丰富的空间,增加教师团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两个小时的开题论证,气氛热烈。老师们放弃休息时间,沉浸在研究真问题、解决真问题的学术氛围中。老师们希望以课题研究,真正促进教与学的改进,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2021/10/24

解锁新能力 实践在课堂——记小学部美术组教研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

美术就是一门关于美学的艺术。通过这门艺术,人们能够获得美的感受,得到美的情冶熏陶,升华对于美的体会。10月22日美术组在录播教室展开了本学期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活动。 美术组老师们精心准备并分享,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了以下三个能力点,分别是A13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和C4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 第一组的陈春雨、周亮老师通过对A13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项目的学习针对此能力点与美术学科之间的联系,详细说明数据可视化如何更好地服务美术教学。例如:选择你最喜欢的艺术表现形式,腾讯投票打开,选择多选,创建标题-你最喜欢的艺术表现形式,选择截止日期,最后会呈现具体票数和比例,就可以得知学生更倾向的形式,方便以后课程作业设置安排。 第二组的陈天岚、罗昱、杜雨泽老师就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三位老师结合自身课堂和教学经验合理借助信息化手段支持探究型学习活动,从而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为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过程记录提供交流和协作的工具或平台。为教师过程跟踪、行为分析与及时干预提供支持。提升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和技术工具开展学习的能力。 第三组的邱晓、董心然老师就创造性学习与表达能力点在高低年段的实践应用进行了分享。两位老师分别从低年级与高年纪不同的角度和上课形式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充分利用希沃白板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动手动脑。多次运用到了希沃白板、希沃投屏、剪映、下载视频等信息化技术,将信息技术与学习制作小挂件活动进行融合,有效的节约了课堂时间,留下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制作,更有利的推动了孩子们的探究兴趣。 美术组老师积极分享了自己在能力点上的一些思考。作为一名教师,课件的制作已经是我们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面对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了解和运用是十分必要的。我们也要将所学所得积极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 美术组在录播教室展开集体备课 陈天岚组长结合课堂和教学经验进行发言 杜雨泽老师就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进行发言 邱晓老师就创造性学习与表达进行了分享
2021/10/23

教育信息化,教学智慧化——记小学部英语组信息技术应用2.0展示活动

2021年10月21日上午,小学部英语组在综合楼录播教室开展了信息技术应用2.0的专题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由王卉组长主持。 首先,王卉组长将自己执教的五年级《Lorna is upset》的课程结合希沃技术5.0和“逆向教学设计”进行教学思路的分析。她提出要先确定基于“大概念”的教学目标,在目标的基础上厘清指向“理解六侧面”教学蓝图,从而通过希沃白板的“条形图统计”、“蒙层”等对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行深入设计与呈现。 接着,一年级姚娜老师、四年级宋雯姬老师结合“信息技术应用2.0”呈现了精彩的展示课。姚老师采用一年级新思维教材的C部分故事进行学习,她一改以往课堂座位排序,组织学生围绕讲台而坐,方便进行小组合作的活动。姚老师运用丰富多彩的道具创设了真实的情境。如Mary的书本掉落,Betty将书本还给她的学习情境。小豆丁们头戴人物头饰,表演生动有趣。 宋雯姬老师将译林4A第一单元的内容与绘本《Tortoise and his friends》相融合。由于Facts和Opinions的内容有难度,她紧贴信息技术,制作了相关微课进行概念呈现。宋老师组织了四人、五人一小组的合作共读绘本,完成学习单,从而实现学习信息的实时分享与交流。在五人一组的小组表演中,学生根据板书和道具还原了真实学习情境,促进对“利用事实支撑观点”的大观念的达成。 随后,与会老师齐聚一堂,对这两位老师的课堂进行评价和分析。江盼盼老师对姚老师新颖的小组合作活动进行了肯定;戴经安冉老师提出了根据颜色确定分组的建议,维护活动秩序;周芳芳老师对姚老师“下位寻找身边的老师进行介绍”的活动印象深刻;梅晶晶老师对宋老师的Facts和Opinions的理念非常赞同;倪老师则提出了将海龟和陆龟进行区分的教学建议;李喆慧老师关注宋老师的仿写环节,认为仿写有助于语言的表达,但学生对于“Facts和Opinions”的理解是否透彻,值得商榷。随后,二年级吕惠老师就“微课的设计和制作”进行了专题讲座。她运用“喀秋莎”等实用的软件进行实操展示,在场的老师们受益匪浅。英语课堂中融入信息技术的元素将更有利于新理念和新形式的展现和应用。 最后,王卉组长讲解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主要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包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微课的设计、小组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和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希望每位老师认
2021/10/22

转折点上助力前行——小学部与初中部开展数学教学衔接研究

为加强小升初数学学科教学衔接,提升教研活动研讨品质。2021年10月19日下午,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陈玲老师和胡小华老师为大家呈现了两节精彩的同课异构小初衔接课《射线直线和角》。学校小学部、初中部全体数学教师以及南湖二中七年级数学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就两节课例的内容和学生在小升初阶段数学知识的衔接、数学思维的转换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本次研修活动分为中小学教师课堂展示和微讲座研讨两个环节。 首先,小学部陈玲、初中部胡小华两位教师同课异构,授课内容是《线段直线射线》(第一课时),授课对象分别为小学四年级、初中七年级学生。中小学新课标中几何图形知识点存在共通之处,同一知识点小学和初中的授课目标、授课内容、授课形式、授课评价等都存在不同之处,初中教师要了解小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小学教师要知道学生到初中后知识会延伸到何处,通过同课异构的教学对比,让听课教师带着问题思考,会有更深的感受。 两节课后,陈莉老师做了主题为《转折点上助力前行——“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数学衔接教育初探》微讲座,高飞老师对两节课进行点评,所有教师进行研讨活动。 通过本次中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衔接的课堂研究,老师们收获满满。两节共通知识点的同课异构,由于授课对象和组织形式的不同,课堂氛围、授课侧重点完全不同,精彩的展示课让老师们对中小学衔接教育有了新体验;讲座的倾听和研讨刷新了大家原有的认知:要不要衔接Want?衔接什么?What?知识?能力?衔接就是上培训班?如何陪学生轻松走过初小转折点?“双减”之后学校如何做“加法”?本次活动让老师们明白了培训班快餐式的补习并不是衔接,那是抢跑,挑起衔接教育重任的应该是学校和老师。作为初中教师,我们要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过渡;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实现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引导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过渡;我们知道衔接是永恒的,探索是无尽的。我们应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努力实现衔接教育的完美对接,引导学生走出困惑和苦恼,用新思维、新方法敲开初中数学学习的大门。 哪条路最近 陈玲老师执教《射线、直线和角》
2021/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