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园地

学习性评价:深度学习的有效路

——数学盟区教研活动 春风浩浩,春雨绵绵,伴随着春天的脚步,2021年3月30日下午,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承办第二盟区数学教研活动,第二盟区学校的数学教师们齐聚录播教室和我校数学教师们一起围绕“基于评价,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研究”这一主题,开启深度教研之旅。 第一节课是三年级朱颖老师执教的《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1)》,这节课朱老师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发现“为什么要先算乘法”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知之甚少的。于是便将此问题明确抛出,让学生清晰了解这节课要研究什么和验证什么。结合上一单元所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根据提出问题、自主探索、进行验证、得出结论的环节,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这也为以后探索其他形式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朱老师通过设计情境自主研究、合作交流、判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等学习活动,对学生容易错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通过这些练习,在计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思想的培养,使“算”和“用”有机结合,进一步体现数学的应用性,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节课是三年级吴婕老师执教的《认识面积》,面积概念是很抽象的,仅仅靠老师讲解甚是枯燥。于是,吴老师从已有知识经验“周长”入手,让学生充当小小设计师,给学校设计周长是12米的草坪,对比两种设计方案,进而提出有趣猜想,哪一种设计方案草坪面大?带给学生有效的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明确课堂要学什么,初步构建起图形与几何的学习模型。吴老师遵循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注重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比一比等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了面积的实际含义。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数学知识的活动,让他们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这样学生在自身的探索讨论下很容易就比较出了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并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数出规则图形的面积大小后进行题目拓展延伸,进一步深化学生对面积的认识。 三年级陈玲老师的微讲座与大家分享的是《学习性评价:深度学习的有效路》,陈老师对学习性评价的认识与实践探索主要阐述了以下几点:1.分享学习目标。目标明确的课堂教学才能称其为有效、高效教学,学生不仅知道学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要学,更要知道自己达成了学习目标的标准。2.提更好的问题。高质量的互动活动有助
2021/03/31

感受远古的神秘气息

                                ——综合学科首次校级研讨 阳春三月,为了促进综合学科各学科交流互动,美术组罗昱老师在3月30日上午第一节开设了校级公开课《远古的动物》。 罗昱老师用概括形状并且添画特征的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老师的教学语言始终亲切可人,无论是在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还是在游戏中,都以优美动听的语言调动整堂课的气氛。她的教学准备得很充分,优美的范画,精致的板书,使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活动中得到美的熏陶。 整堂课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从听音乐辨别动物的导入到恐龙种类的逐渐渗透,出示了多张图片让学生归纳恐龙的身体结构和特征。既让学生学习了恐龙的基本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小游戏中,老师利用图形概括恐龙的基本结构,让学生边画边思考,不同的恐龙使用的图形也是不一样的。这一点也获得了其他老师的一致好评。 学生在绘画时会利用图形概括恐龙整体结构,再结合恐龙的特征细画恐龙,最后添加上背景,整个过程学生都游刃有余。在展示作业的时候发现学生能够掌握老师教的方法,并且快速得画出恐龙,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后老师们进行了点评,其中陈叶蓝老师提出:是不是还可以给这堂课添加一个亮点,例如最后的作业展示部分,是否可以用剪贴画的形式展示学生作业。这也引起了其他老师的思考与讨论。 学校组织的多学科教研活动为综合组老师们搭建了一个实践教学,锻炼自己,展示才干,交流学习的平台,使老师们在教学方面得到了磨练,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老师们听课 上课过程 罗昱老师辅导学生 学生绘画 教师评课
2021/03/31

聚焦有效策略,落实识字教学

为深入研究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教学,加深对小学低段识字写字教学的理解,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精神,促进教师专业成长,3月29日,语文教研组举行了以“聚焦有效策略,落实识字写字”为主题的语文教研活动。 首先由王雅洁和张颖老师分别执教了两节一年级语文课——《小公鸡和小鸭子》和《端午粽》。王老师的课堂生动有趣,她采用自由读、点名读、齐读、分段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故事的趣味性;同时王老师注重随文识字,通过字源识字、部首识字、想象识字等多种方法,使识字教学扎实有效。张老师的课堂有序高效,道具设计新颖有创意。张老师将“端午粽”带到了课堂上,让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学生能够切实感受粽子的色、香、味。整堂课充满童真童趣,学生们在欢声笑语中收获了知识。 两节课后,一年级语文备课组长周娇老师主持了点评环节,张老师和王老师分享了自己上课的思路和想法,语文组一、二、三、六年级老师积极参与研讨、提出看法、交流经验。最后,凤凰母语教师发展工作室专家、语文特级教师陈玲玲老师就两节课给出了点评。陈特指出两节课都有自己的创新,授课教师有亲和力,注重体态语言,能够贯彻落实多种识字方式。陈特还指出语文课就应该是这样有好的教学语言,教学流程行云流水,过渡自然,同时融入语言训练。 此次教研活动,能够围绕主题高效开展,得到了专家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老师们都收获颇丰。   王雅洁老师授课 张颖老师授课 王琰老师点评 陈玲玲老师点评
2021/03/30

激励学生多样化、独立的思维方式

                           ——小学部数学教研活动 阳春三月,烟花如海,2021年3月23日下午,在这透着别样温暖的三月里,迎来了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数学教研活动,以“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教学理念为基础,开展“激励学生多样化、独立的思维方式”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本次研讨活动由数学组教研组长丁莉老师主持,由一年级和五年级数学备课组承担。 第一节课是由一年级陈雪蕊老师执教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这节课陈老师即重视学生学习情绪,又激发学生思维的提升。陈老师作为一年级的老师很有亲和力,课上很照顾孩子的学习情绪,利用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陈老师立足于学生,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把“想的过程说出来”,并及时加以评价,而在学生交流想法的过程中,体现出方法的多样性,并进而寻找出最优化的方法。本节课教学设计层次分明,步步深入,并进行了对比练习、规律练习,最后设计了拓展题,从直观到抽象,层层递进,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激发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多样化。 第二节课是由五年级张春燕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人们解决问题经常通过转化,把较复杂的问题变成相对简单的问题,把新颖的问题变成常规性的问题,把不熟悉的问题变成已经认识的问题,所以说“转化”是十分重要的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常用的策略。张老师这节课让学生通过自主先学,交流沟通、思想碰撞,感受到转化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接着对于知识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求图形的面积时的转化,到计算中的转化,数与形的转化等方面进行分类梳理,为学生更好地感悟转化的策略提供了更多的感性经验,逐步升华了学生对转化策略的深层理解,促进学生思维不断向纵深发展。 随后数学组的老师们一起聆听了两位执教老师对自己的教学反思和困惑,接着数学组其他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和讨论,主要讨论了“课上学生多样化、独立的思维方式”。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的主讲者的身份变为知识的引导者,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
2021/03/24

文化为根,思维作魂

——记建邺区四所民办小学英语教研活动 初春的三月,樱花漫天开展,为积极探索如何在课堂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获得文化知识,以及如何在此过程中通过开展关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开放性、创造性的活动的问题,本次活动以《新思维小学英语》4B Chapter 5 AB、CD、EFG三大板块的教学为例,三所民办学校将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和设计理念,通过对课堂的深度建构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达到学科育人、知行合一的目的。 我校齐霏霏老师执教的4B Chapter 5 EFG 板块受到了在场老师的一致好评。从程晓堂教授对思维品质的解读,齐老师的课堂教学体现得淋漓尽致。 思维的深刻性体现在学生对食物是否为可数名词的归类思考,学生们的思维开阔;灵活性突出了学生从boy和because两个词语迁移学习“soysauce”的单词解码过程;思维的创造性更是融入在学生小组合作编写新的riddle的环节中,学生们选择自己心仪的食物,请其他同学猜测;敏捷性主要突出在齐老师设计的guessing games的游戏中,一位同学上台背对屏幕,猜测屏幕上出示的食物,其他同学用已学习过的句式表达信息,学生之间互动有效且有趣。 更值得一提的是,EFG作为综合板块,却衔接得十分自然,从展示riddles引导学生猜测到学会编写新的riddles;从猜对食物后将食物贴在自己的“Stall food”中,进而为E部分售卖和购买食物的语言活动做铺垫;从学生们自由选择食物的环节,相机评价他们饮食的合理性,引出“food pyramid”的理念,学生思维碰撞,学习有效。 思维是文化的载体,只有在思维火花的呈现中渗透文化,化文化于生活,学生才能真正用英语说好中国故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传播者的教师们,我们一直在路上! 齐霏霏老师课堂展示 学生小组合作展示 齐霏霏老师课堂展示
2021/03/18

语·思·研

——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2021年3月15日下午,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生导师陈玲玲教授为小学部全体语文教师开展了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讲座。 首先,陈教授向大家提出了作为语文老师应具备的素养,一语,即言吾心,要说出自己的东西;二思,即撰写论文、研究课题都要有自己的思考;三研,即语文老师上课要深入研究文本,要做到无研不教,研无止境。 接着,陈教授从课题研究的现实状况、选题原则、选题来源、选题技巧、选题步骤、方案设计、研究过程和结题鉴定八个方面对课题研究的方法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讲解。陈教授提出课题研究需要老师们在八小时之外抢时间,多读书、多研究相关期刊,在平时尽量参加学术活动,根据自己的实践与经验、热点与难点、文献与动态来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一线教师要以小课题为主,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要避免大题目下作小文章,努力在小题目上作大文章,这样选定的课题才能做到明晰、适切和新颖。在课题研究方案设计上,老师们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方法和步骤、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组织与管理。陈教授告诉大家课题成果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积累,不辞辛劳、呕心沥血地打造,多维度、立体式、有创意地呈现。 陈教授勉励大家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坚持研究,不断学习,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促进专业成长,提升人生境界,走上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幸福研究路”,这样方能从“语·思·研”走向“吾·心·开”。 最后,教研组长黄海燕老师对本次讲座做了总结,黄老师表示本次讲座让老师们对课题研究的过程有了全方位地了解,让大家在以后研究课题时有据可依。 本次教研,全体语文老师认真聆听了陈教授的讲座,会上学习氛围浓厚。通过学习,老师们更加坚定了教学研究的重要性,也对课题研究的方向有了全新的认识。 陈特做讲座 陈特分享课题过程性资料 老师们专注听讲
2021/03/17

美化图形

——记信息组教研活动 2021年3月16日上午,小学部信息组在综合楼第三信息教室开展了本学期第三次教研活动。 孙琳老师在三(9)班开展了《第19课美化图形》的教学展示。本节课采用教师示范、任务驱动、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展开。从一段“假设你被选为升旗手,需要交一张照片”的情境进行导入,激发孩子们用电脑美化图片的创作欲望。然后,孙老师向学生们传授了3个美化图形的“绝招”:皮肤美白、眼睛放大和添加贴纸。孩子们饶有兴趣地在老师的节奏中掌握了“美图秀秀”软件的基本应用。在此基础上,孙老师让孩子们去自由探索软件的其他功能,孩子们有的给图片添加了腮红,有的给图片添加了眉毛,有的对图片进行了瘦脸……然后,孙老师出示了一张将自己的照片嵌入到街头LED屏幕的场景图片,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任务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掌握了强大的场景设置功能。最后,孙老师同孩子们一起分享和点评本节课的创作。 课堂结束后,信息组马上对本节课内容进行了探讨与分析。一堂好课需要精心打磨。信息组全体教师集思广益,为磨出一堂好课向孙老师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教学技能同样需要精心打磨——从教学软件、学生认知等方向上把握每一个机会,拔高教学水平。信息组全体教师将始终秉承这一理念,同心协力来呈现最有魅力的信息技术课堂。 (孙琳 文)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 学生进行场景设置 学生分享作品
2021/03/16

我们的舞台 绽放风采

——英语组教师社团活动  小园得雨藓苔滋, 不觉春来物候移。周四上午,英语组全体教师进行了本学期第一次“社团活动”。老师们以“配音团、歌舞团、朗诵团、戏剧一团,戏剧二团”为小组,围绕英语教师基本素养,展开精彩纷呈的排练活动。  朗诵组由宋雯姬团长领队。今年恰逢建党100周年,组成员为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朗诵团以“我爱祖国”为主题,选取英文翻译优美的爱国诗篇,展开英文朗诵活动,提升专业素养。经过团员商议,老师们决定选取一篇长篇爱国诗歌,分人、分场景进行最后的展示活动。  配音组由梅晶晶老师带领,组员们商讨了本学期配音内容的选材和形式,确定以搞笑配音为本学期配音主题,例如《西游记》、《还珠格格》等。另外配音组与歌舞组协商一致,选取《你好,李焕英!》主题曲的英文版进行合作,由歌舞组跳舞,配音组进行配音。  歌舞团在鲍苏宁老师的引领下,将以“歌舞剧”的方式进行演绎。经过组员们的集思广益,暂定以“龟兔赛跑”为故事主线,同时配以英语歌曲《tortoise and hare》,以及有节奏感,动感活泼的歌曲《Rabbitdance》舞蹈。  戏剧一团在曹悦导演的带领下,将以全新的故事为大家带来惊喜。本学期戏剧表演的剧本内容将根据《还珠格格》片段进行改编创作。结合老师们的个人魅力特征,剧本将一改戏剧主角配角的套路,将剧本分为几个小场景,每一个角色都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特色,表现出角色本身的特点。  戏剧二团将由齐霏霏老师领军,以西方故事为主线背景。老师们将改编经典童话《白雪公主》。经过大家的热烈讨论,商定并确定了这部剧的角色,接下来第二阶段,老师将选择相应的英文剧本进行修改,第三阶段将进行彩排。  老师们在社团活动中各抒己见,各展所长。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精彩的演绎需要老师们相互配合,不断创新。相信在一次次活动中,老师们定会合作无间,提升素养,在我们的舞台上,绽放风采! 歌舞组--分享歌舞视频 朗诵组--成员朗诵练习 配音组--一起研讨,选择合适的片段 戏剧二团--各抒己见,咱本一起商量剧本 戏剧一团--大家研讨剧本,选择表演内容
2021/03/15

画方形和圆形

——记小初高信息技术组衔接教研活动 为加强我校小学、初中、高中学段的信息技术学科建设,实现小初高教学的有效衔接,切实提升教学教研的效益和质量,2021年3月3日上午,小学部信息组在综合楼第二信息教室开展了本学期第二次教研活动,活动特别邀请了初中部和高中部信息技术教师参加。 首先,小学部刘璐老师在一(9)班开展了《画圆形和方形(二)》的教学展示。本节课采用教师示范、任务驱动、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展开。从一段《小火车来了》的动画片进行导入,激发孩子们用电脑绘制小火车的创作欲望。之后,以难度递进的一个个任务进行驱动,让学生逐步绘画出小火车的车头、烟囱和车身。最后,刘老师给孩子们创想的自由空间,用各种小花、草地、轨道等装饰小火车。 在这堂课中,刘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用希沃授课助手将孩子们的作品实时投放在大屏幕上。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品出现在大屏幕上、被全班同学欣赏时,一种自豪自信感油然而生,进一步调动了孩子们的创作激情。 课后,小学部、初中部和高中部信息组老师针对这节课展开热烈研讨,大家各抒己见。科教信息中心朱学兴主任对于本次活动的评价是:课堂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教学过程流畅完整;尤其是最后的自我创意环节,非常精彩。对于学生来说,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他建议我们各年段信息技术老师应该在每次课上进行穿插渗透,把创新思维融入到每次课的教学中去,在孩子们的心中从小就种下“创新”的种子。小学部朱兆明副主任指出,这次联合教研活动,形式新颖、紧凑高效,目的指向性明确,通过教学活动各学段与会教师明晰了小学学段的信息技术学习目标和能力培养要求,各学段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借鉴,将有力地助推教师们专业水平和施教能力的提升。高中部信息教研组长王彪评价道:小学的课堂看到了孩子们的活泼和学习热情,加上教师的现代化技术手段的运用,课堂达成效果非常显著,并且邀请小学部的老师也走进中学课堂共同教研。之后,与会的老师们结合各个教学环节进行了思维与灵感的碰撞。 我校拥有十二年一贯制的一体优势,本次跨学段的衔接教研活动,只是我校课改后教学工作的一个片段。关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全面实行课堂改革,金陵中学河西分校一直在路上。联合教研活动,将使我校的教学工作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刘老师上课过程中 小初高教师与学生课堂互动 学生绘画作品
2021/03/04

开学伊始,教研先行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又是一年开学季。为提高教师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布置新学期的教学工作,2021年2月22日下午,语文教研组开展集体研修活动,黄海燕老师主持本次活动。 此次研修活动分两个环节。首先由黄老师传达校领导对语文组的殷切希望,同时结合语文组的教学实际,黄老师指出:要坚持“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切实提高课堂质量,扎实有效开展教学研讨。除此之外,黄老师也布置了各个月份语文组的活动安排——分别举行以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等为主题的年级教研活动。布置完语文组工作后,教师发展处邱明莉副主任对语文教研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希望语文老师要多读专业类的书籍,提高教材解读的能力,课堂教学组织能力,练好粉笔字,扎实基本功,树立好教师的自身形象,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此次教研活动作为开学初第一次教研组活动,为每位语文老师提供了一个交流和进步的平台。老师们在这种浓郁的研修氛围中,更加明确了教学的方向,明白了教什么以及怎样教的重要性。 教研活动现场  
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