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园地

聚联盟智慧 促合作发展

——金陵小学联盟金中河西语文教学研讨 金中集团一家亲,伴着和煦的春风,4月8日上午,金陵小学联盟在我校录播教室举行阅读教学研讨。 首先由三位老师给大家呈现了三堂精彩的阅读教学展示课。第一节课是金中河西的何昕老师执教的《肥皂泡》。课上,何老师抓住“吹好肥皂泡的三个锦囊妙计”这一阅读话题展开教学,以读为本,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在读中感知,读中悟情。特别是学生体验吹肥皂泡环节,把课堂气氛带入了高潮,学生兴趣高涨,在活动中对吹肥皂泡的过程印象更加深刻。第二节课是金陵汇文小学的蔡莹老师带来的《大象的耳朵》。蔡老师教学形式多样,采用师生合作读、演一演等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激励性的评价语引导学生读好课文。同时,蔡老师亲切自然的教态,充满童趣的教学语言也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三节课是由龙湖分校的方玉红老师执教的《海底世界》。方老师首先创设有趣的情境带孩子们进入了神奇的海底世界,接着紧紧围绕课后习题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用精美的图片带领学生感受海底的宁静,以图促悟,在悟中读,读中悟,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三节课后,教研组长黄海燕老师对三节课做了简要的总结,黄老师认为三位老师的课都非常精彩,不同的教学设计让听课老师收获颇丰。接着,三位上课老师分享备了自己的备课感想。最后,专家朱廷梅老师就三节课作了点评。朱老师评价何老师的课可以用十个字概括,即“理性地思考,感性地教学”。何老师的课能按照阅读规律进行设计,特别是在学生概括段意环节老师能给学生搭建支架,让课堂教学变得轻松、有趣。蔡老师备课十分用心,课堂导入方式新颖,生字词、多音字教学扎实,课文对话部分教师能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读出趣味,整堂课的教学结构符合低年段的特点。方老师教材处理得当,能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引导学生明白把事物写清楚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并以此掌握了把事物写具体的方法。 本次教研活动,老师们都积极参加学习和思考,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将更加游刃有余。   何老师上课 蔡老师上课
2021/04/08

以问促学,以学促长

——小学部数学教研活动 最美人间四月天,在这生机盎然的时节,数学组的课例教研如约而至。2021年4月6日下午,围绕“以问促学,以学促长”这一主题,数学组教师们在录播教室进行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由数学组教研组长丁莉老师主持,全体数学教师参与。 第一节课是二年级卢欣宇老师执教的《认识分米和毫米》,卢老师的这节课环节清晰,层次分明,设计新颖,重点突出,特别是通过各种活动形式,丰富学生的感知,很好地帮助学生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卢老师的几个问题:“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和1厘米的长度吗?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轻松地唤起了学生对长度单位的体验,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接着以活动感新知,通过找一找、数一数、比一比、估一估、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联系生活,深化表象。最后卢老师总结4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学生的估测意识在本节课上也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培养。 第二节课是二年级韩晶晶老师执教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韩老师的这节课教学环节清晰,课堂教学生动、扎实、有效。韩老师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发展,在处理“小红跳了多少下?”这个问题时,先引导学生找出要求这个问题必须知道的两个条件,再列式解答。口算的环节中,韩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多种算法,通过学生的讲解,区分算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突破教学难点,重视进位与不进位的对比,并及时进行小结与归纳。最后韩老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不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随后五年级老师们和大家进行“基于评价,提升命题质量”的命题经验分享,主要向大家汇报他们年级组命题的具体做法。一、命题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为本”和“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理念,力争让考试成为学生和教师的一次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命题应坚持以下原则:1.面向全体,注重“双基”。2.灵活开放,注重创新。3.联系实际,注重应用。4.“三维结合”,注重发展。三、试题的主要特点和考查目的:1.试题突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2.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数学的现实性。3.注重探究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4.注重数学建模,强化应用意识。5.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四、试题设计:具体命题过程中,要力求稳中求活,活中求新。具体来说,在
2021/04/07

绘本与译林教材融合的教学研讨

建邺区第二盟区英语教研活动 四月的空气中还有着丝丝寒意,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已送来春的讯息。4月1日上午,建邺区第二盟区英语教师齐聚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录播教室,围绕“绘本与译林教材融合的教学”主题,展开本学期第一次盟区活动。本次活动,由金陵河西的姚娜老师、江东门小学仝鑫老师,金陵河西的张淑颖老师进行展示活动。 第一节课由姚娜老师执教5下 Unit4 Seeing the doctor(Cartoon time)。姚老师将绘本《A visit to the doctor》作为课前导入,学生在课前自读绘本,对“看病”情景进行初步感知。Freetalk环节中,通过提问学生看病的流程,引出三大步骤:Talk、Check, Suggestions and treatment,并以此为主线,导入Cartoon文本。姚老师引导学生们思考Bobby的看病过程是否正确,贴近生活、关注常识,丰富语篇。表演环节,学生饰演生病的小动物们,共同创编了新的“看病”对话,活泼生动,气氛活跃。最后,以写作的形式记录了Bobby的一天。 第二节课由江东门小学仝鑫老师执教5下 Unit4 Seeing the doctor(cartoon time)。仝老师的课由学生复述绘本开始,通过回顾故事中的小公主,引导孩子们了解“不能讳疾忌医”,并导入课文。学生们在阅读Su Hai段落中,仝老师带领学生们了解了不同病症的表达方式,充实了文本,增添了语言输入。随后,学生们小组合作,共同阅读Mike段落,并制定Mike的导诊单。最后,回归绘本故事,引导学生们自由创编小公主与医生的对话,并书写语篇。仝老师的课堂,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正确对待疾病的观念在这节课中慢慢滋长。 第三节课由张淑颖老师执教5下Unit7 Chinese festivals。张老师由“快闪”游戏开篇,图片短语的闪现,为后续语言的输出做了铺垫。整节课由思维导图贯穿始终,由发散提问,到阅读提取信息,由教师引领,到生生合作,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在一次次话轮和活动中不断提升。张老师以春节在国外的影响力作为切入点,巧妙结合绘本《My first Chinese New Year》, 拓展了春节的其他庆祝活动并引导学生思考其蕴含的意义。随后,由“韩国抢春节”的热点新闻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宣扬春节。最后,以时间轴的方式帮助学生
2021/04/02

学习性评价:深度学习的有效路

——数学盟区教研活动 春风浩浩,春雨绵绵,伴随着春天的脚步,2021年3月30日下午,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承办第二盟区数学教研活动,第二盟区学校的数学教师们齐聚录播教室和我校数学教师们一起围绕“基于评价,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研究”这一主题,开启深度教研之旅。 第一节课是三年级朱颖老师执教的《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1)》,这节课朱老师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发现“为什么要先算乘法”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知之甚少的。于是便将此问题明确抛出,让学生清晰了解这节课要研究什么和验证什么。结合上一单元所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根据提出问题、自主探索、进行验证、得出结论的环节,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这也为以后探索其他形式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朱老师通过设计情境自主研究、合作交流、判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等学习活动,对学生容易错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通过这些练习,在计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思想的培养,使“算”和“用”有机结合,进一步体现数学的应用性,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节课是三年级吴婕老师执教的《认识面积》,面积概念是很抽象的,仅仅靠老师讲解甚是枯燥。于是,吴老师从已有知识经验“周长”入手,让学生充当小小设计师,给学校设计周长是12米的草坪,对比两种设计方案,进而提出有趣猜想,哪一种设计方案草坪面大?带给学生有效的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明确课堂要学什么,初步构建起图形与几何的学习模型。吴老师遵循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注重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比一比等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了面积的实际含义。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数学知识的活动,让他们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这样学生在自身的探索讨论下很容易就比较出了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并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数出规则图形的面积大小后进行题目拓展延伸,进一步深化学生对面积的认识。 三年级陈玲老师的微讲座与大家分享的是《学习性评价:深度学习的有效路》,陈老师对学习性评价的认识与实践探索主要阐述了以下几点:1.分享学习目标。目标明确的课堂教学才能称其为有效、高效教学,学生不仅知道学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要学,更要知道自己达成了学习目标的标准。2.提更好的问题。高质量的互动活动有助
2021/03/31

感受远古的神秘气息

                                ——综合学科首次校级研讨 阳春三月,为了促进综合学科各学科交流互动,美术组罗昱老师在3月30日上午第一节开设了校级公开课《远古的动物》。 罗昱老师用概括形状并且添画特征的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老师的教学语言始终亲切可人,无论是在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还是在游戏中,都以优美动听的语言调动整堂课的气氛。她的教学准备得很充分,优美的范画,精致的板书,使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活动中得到美的熏陶。 整堂课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从听音乐辨别动物的导入到恐龙种类的逐渐渗透,出示了多张图片让学生归纳恐龙的身体结构和特征。既让学生学习了恐龙的基本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小游戏中,老师利用图形概括恐龙的基本结构,让学生边画边思考,不同的恐龙使用的图形也是不一样的。这一点也获得了其他老师的一致好评。 学生在绘画时会利用图形概括恐龙整体结构,再结合恐龙的特征细画恐龙,最后添加上背景,整个过程学生都游刃有余。在展示作业的时候发现学生能够掌握老师教的方法,并且快速得画出恐龙,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后老师们进行了点评,其中陈叶蓝老师提出:是不是还可以给这堂课添加一个亮点,例如最后的作业展示部分,是否可以用剪贴画的形式展示学生作业。这也引起了其他老师的思考与讨论。 学校组织的多学科教研活动为综合组老师们搭建了一个实践教学,锻炼自己,展示才干,交流学习的平台,使老师们在教学方面得到了磨练,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老师们听课 上课过程 罗昱老师辅导学生 学生绘画 教师评课
2021/03/31

聚焦有效策略,落实识字教学

为深入研究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教学,加深对小学低段识字写字教学的理解,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精神,促进教师专业成长,3月29日,语文教研组举行了以“聚焦有效策略,落实识字写字”为主题的语文教研活动。 首先由王雅洁和张颖老师分别执教了两节一年级语文课——《小公鸡和小鸭子》和《端午粽》。王老师的课堂生动有趣,她采用自由读、点名读、齐读、分段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故事的趣味性;同时王老师注重随文识字,通过字源识字、部首识字、想象识字等多种方法,使识字教学扎实有效。张老师的课堂有序高效,道具设计新颖有创意。张老师将“端午粽”带到了课堂上,让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学生能够切实感受粽子的色、香、味。整堂课充满童真童趣,学生们在欢声笑语中收获了知识。 两节课后,一年级语文备课组长周娇老师主持了点评环节,张老师和王老师分享了自己上课的思路和想法,语文组一、二、三、六年级老师积极参与研讨、提出看法、交流经验。最后,凤凰母语教师发展工作室专家、语文特级教师陈玲玲老师就两节课给出了点评。陈特指出两节课都有自己的创新,授课教师有亲和力,注重体态语言,能够贯彻落实多种识字方式。陈特还指出语文课就应该是这样有好的教学语言,教学流程行云流水,过渡自然,同时融入语言训练。 此次教研活动,能够围绕主题高效开展,得到了专家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老师们都收获颇丰。   王雅洁老师授课 张颖老师授课 王琰老师点评 陈玲玲老师点评
2021/03/30

激励学生多样化、独立的思维方式

                           ——小学部数学教研活动 阳春三月,烟花如海,2021年3月23日下午,在这透着别样温暖的三月里,迎来了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数学教研活动,以“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教学理念为基础,开展“激励学生多样化、独立的思维方式”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本次研讨活动由数学组教研组长丁莉老师主持,由一年级和五年级数学备课组承担。 第一节课是由一年级陈雪蕊老师执教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这节课陈老师即重视学生学习情绪,又激发学生思维的提升。陈老师作为一年级的老师很有亲和力,课上很照顾孩子的学习情绪,利用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陈老师立足于学生,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把“想的过程说出来”,并及时加以评价,而在学生交流想法的过程中,体现出方法的多样性,并进而寻找出最优化的方法。本节课教学设计层次分明,步步深入,并进行了对比练习、规律练习,最后设计了拓展题,从直观到抽象,层层递进,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激发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多样化。 第二节课是由五年级张春燕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人们解决问题经常通过转化,把较复杂的问题变成相对简单的问题,把新颖的问题变成常规性的问题,把不熟悉的问题变成已经认识的问题,所以说“转化”是十分重要的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常用的策略。张老师这节课让学生通过自主先学,交流沟通、思想碰撞,感受到转化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接着对于知识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求图形的面积时的转化,到计算中的转化,数与形的转化等方面进行分类梳理,为学生更好地感悟转化的策略提供了更多的感性经验,逐步升华了学生对转化策略的深层理解,促进学生思维不断向纵深发展。 随后数学组的老师们一起聆听了两位执教老师对自己的教学反思和困惑,接着数学组其他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和讨论,主要讨论了“课上学生多样化、独立的思维方式”。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的主讲者的身份变为知识的引导者,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
2021/03/24

文化为根,思维作魂

——记建邺区四所民办小学英语教研活动 初春的三月,樱花漫天开展,为积极探索如何在课堂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获得文化知识,以及如何在此过程中通过开展关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开放性、创造性的活动的问题,本次活动以《新思维小学英语》4B Chapter 5 AB、CD、EFG三大板块的教学为例,三所民办学校将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和设计理念,通过对课堂的深度建构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达到学科育人、知行合一的目的。 我校齐霏霏老师执教的4B Chapter 5 EFG 板块受到了在场老师的一致好评。从程晓堂教授对思维品质的解读,齐老师的课堂教学体现得淋漓尽致。 思维的深刻性体现在学生对食物是否为可数名词的归类思考,学生们的思维开阔;灵活性突出了学生从boy和because两个词语迁移学习“soysauce”的单词解码过程;思维的创造性更是融入在学生小组合作编写新的riddle的环节中,学生们选择自己心仪的食物,请其他同学猜测;敏捷性主要突出在齐老师设计的guessing games的游戏中,一位同学上台背对屏幕,猜测屏幕上出示的食物,其他同学用已学习过的句式表达信息,学生之间互动有效且有趣。 更值得一提的是,EFG作为综合板块,却衔接得十分自然,从展示riddles引导学生猜测到学会编写新的riddles;从猜对食物后将食物贴在自己的“Stall food”中,进而为E部分售卖和购买食物的语言活动做铺垫;从学生们自由选择食物的环节,相机评价他们饮食的合理性,引出“food pyramid”的理念,学生思维碰撞,学习有效。 思维是文化的载体,只有在思维火花的呈现中渗透文化,化文化于生活,学生才能真正用英语说好中国故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传播者的教师们,我们一直在路上! 齐霏霏老师课堂展示 学生小组合作展示 齐霏霏老师课堂展示
2021/03/18

语·思·研

——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2021年3月15日下午,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生导师陈玲玲教授为小学部全体语文教师开展了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讲座。 首先,陈教授向大家提出了作为语文老师应具备的素养,一语,即言吾心,要说出自己的东西;二思,即撰写论文、研究课题都要有自己的思考;三研,即语文老师上课要深入研究文本,要做到无研不教,研无止境。 接着,陈教授从课题研究的现实状况、选题原则、选题来源、选题技巧、选题步骤、方案设计、研究过程和结题鉴定八个方面对课题研究的方法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讲解。陈教授提出课题研究需要老师们在八小时之外抢时间,多读书、多研究相关期刊,在平时尽量参加学术活动,根据自己的实践与经验、热点与难点、文献与动态来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一线教师要以小课题为主,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要避免大题目下作小文章,努力在小题目上作大文章,这样选定的课题才能做到明晰、适切和新颖。在课题研究方案设计上,老师们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方法和步骤、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组织与管理。陈教授告诉大家课题成果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积累,不辞辛劳、呕心沥血地打造,多维度、立体式、有创意地呈现。 陈教授勉励大家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坚持研究,不断学习,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促进专业成长,提升人生境界,走上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幸福研究路”,这样方能从“语·思·研”走向“吾·心·开”。 最后,教研组长黄海燕老师对本次讲座做了总结,黄老师表示本次讲座让老师们对课题研究的过程有了全方位地了解,让大家在以后研究课题时有据可依。 本次教研,全体语文老师认真聆听了陈教授的讲座,会上学习氛围浓厚。通过学习,老师们更加坚定了教学研究的重要性,也对课题研究的方向有了全新的认识。 陈特做讲座 陈特分享课题过程性资料 老师们专注听讲
2021/03/17

美化图形

——记信息组教研活动 2021年3月16日上午,小学部信息组在综合楼第三信息教室开展了本学期第三次教研活动。 孙琳老师在三(9)班开展了《第19课美化图形》的教学展示。本节课采用教师示范、任务驱动、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展开。从一段“假设你被选为升旗手,需要交一张照片”的情境进行导入,激发孩子们用电脑美化图片的创作欲望。然后,孙老师向学生们传授了3个美化图形的“绝招”:皮肤美白、眼睛放大和添加贴纸。孩子们饶有兴趣地在老师的节奏中掌握了“美图秀秀”软件的基本应用。在此基础上,孙老师让孩子们去自由探索软件的其他功能,孩子们有的给图片添加了腮红,有的给图片添加了眉毛,有的对图片进行了瘦脸……然后,孙老师出示了一张将自己的照片嵌入到街头LED屏幕的场景图片,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任务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掌握了强大的场景设置功能。最后,孙老师同孩子们一起分享和点评本节课的创作。 课堂结束后,信息组马上对本节课内容进行了探讨与分析。一堂好课需要精心打磨。信息组全体教师集思广益,为磨出一堂好课向孙老师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教学技能同样需要精心打磨——从教学软件、学生认知等方向上把握每一个机会,拔高教学水平。信息组全体教师将始终秉承这一理念,同心协力来呈现最有魅力的信息技术课堂。 (孙琳 文)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 学生进行场景设置 学生分享作品
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