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评价促进深度学习——小学数学专题读刊分享

春至花如锦,夏近叶成帷。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小学数学组专题读刊分享会如约而至。2022年4月12日下午,小学部数学教师相约线上,共同探讨在“课堂评价促进深度学习”这一主题下,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课堂评价,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本次读刊分享由数学教研组组长丁莉老师主持。 丁莉、沈利玲、杨莹莹、尹文婷、赵田田、张艳、李林、柳传韬这八位老师先后和大家分享了各自阅读的期刊文章,发表了自己的心得和感悟。丁莉老师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评价中反思,找到问题所在,培养系统的思维能力。沈利玲老师指出教师应当积极改变自己的评价方式,建立完善的评价制度。杨莹莹老师指出教师必须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注重学用结合。尹文婷老师指出教师要从学生的视角设计教学评价,有的放矢地改进教学方法。赵田田老师指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改变单一的语言激励,不断地丰富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张艳老师指出教师要依据“做中学”的理论,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李林老师指出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更多的思考空间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师生在一种平等、协作、和谐的气氛下,进行默默的双向交流。柳传韬老师指出要在日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研究学习各种优秀的评价方式,反复实践,反思改进,从而真正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技能。 接着数学组其他老师们也对这一主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同时围绕“课堂评价促进深度学习”这一主题进行了研讨,对数学组老师们的课堂评价设计提出了新要求。 丁莉老师分享读刊心得 柳传韬老师进行读书交流 杨莹莹老师推荐优秀期刊 赵田田老师谈教学评价的作用 数学组教师线上研讨
2022/04/13

对标找差,明确努力方向——学部召开教研组长工作例会

3月9日上午,9位教研组长齐聚教研活动室参加教师发展处牵头组织的工作例会,庞校长、综合办公室周亮副主任参加会议。 会前,教研组长们认真学习文件《第十届“南京市普通中小学先进教研组”评选条件和材料申报》,对照文件中的“评选条件”梳理教研组目前已有材料,所缺材料,努力方向及面临的困难。组长们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利用PPT呈现相关材料,在会上交流。 组长们分别从论文撰写发表,课题研究,公开课、讲座开设情况,校本课程开发,青年教师培养,校本教研,学科建设,学生素养培养等方面进行交流。大家对照文件标准一项一项进行梳理,用数据呈现已有材料,通过数据发现本学科教研组存在的问题,今后努力的方向。大家一致认为,在论文发表、市级课题研究等方面,我们还要多下功夫。 9位组长交流后,小学部校长助理李玉敏提出三点希望:一、希望所有组长能像科学组长张慧老师说得那样,眼界再高一点,要有长期主义,工作要提前规划。二、希望组长们树立团队作战理念,引领组内老师一起行动起来,加强钻研,提升团队研究能力。三、希望组长们做到守土有责,用自己的智慧、素质、能力担当起本组学科建设的重任。 最后,庞校长对本次例会作指导。她指出,教研组工作目前已经迈出了很大步伐,组长们对标找差,不仅仅是为了评选,更是为了组内老师们的专业发展。对于目前存在的短板,各教研组要加强学习研究,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课题研究,进行论文、案例的撰写,用教学研究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教研组长参加工作例会 数学教研组长丁莉老师发言 科学教研组长张慧老师发言 李玉敏校长助理提工作建议 庞校长作总结
2022/03/10

品味书香,静心育人——小学数学读书分享

2021年12月21日下午,阳光依旧明媚,温暖着每个人,小学部数学组的读书分享也在有序的进行着。 本次读书分享会由数学教研组长丁莉老师主持。每个年级组都参加了此次的分享活动。本次读书分享,打破了以往读书分享的模式,采用引读者、共读者、朗读者三种方式,激发了老师们的读书兴趣。在活动中,每位老师都推荐了好书,积极谈论着自己对教育、对生活的的理解。老师们从不同角度、畅谈品味书香后的收获、感悟和体会。吴婕老师说,教学是一种慢的艺术,慢下来才能从容地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拉近与孩子的距离,从细微处体味孩子、关爱孩子;张维燕老师说,做一名智慧型教师,着眼于未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智慧,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终身发展;李畅老师说,在教育与教育爱不可分离,好的教育一定离不开教育学反思…… 王跃老师和谢安华老师共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王跃老师提到“给孩子再多的奖赏也比不上我们用心的陪伴。教育无捷径,真相往往是朴实的”。谢安华老师用自己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是可以创造出教育奇迹的,教数学我们要重质不重量,出较少的题目让学生练习,把很多时间用来帮助孩子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王蓉老师与张春燕老师共读了《给教师的建议》,王蓉老师用自己的实践跟我们分享了如何分层教学以及如何设计分层作业。张春燕老师则从班主任角度提到了对学生要有同理心。 四年级组全组老师一起跟我们分享了《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每个学生都很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内心深处都渴望老师喜欢他。但要老师喜欢每位学生,难。可是,如果像美国教育家托德·威特克尔说的,“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则比较容易。如此,教育真会出现一种别样的境界。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把书比作是灯塔,书是方向性的。读书可以让我们学到丰富的知识,可以让我们开阔眼界,还可以使人进步。 如此,我们的课堂将充满智慧,我们的教育将一路书香,我们的生命将更加厚重深沉。 丁老师主持活动 李畅老师分享 四年级组老师共同分享 王蓉老师和张春燕老师共同分享 王跃老师分享 吴婕老师分享 谢安华主任分享 张维燕老师分享 郑莉主任总结
2021/12/28

基于项目化学习下的主动深度学习研究——小学部数学教研活动

冬月已至,寒意渐浓,但瑟瑟冷风却挡不住数学老师们教学研讨的热情。2021年12月14日下午,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全体数学组的老师再次齐聚录播教室,以年级接力讨论的形式,开展“基于项目化学习下的主动深度学习研究”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本次研讨活动由数学组教研组长丁莉老师主持,由一年级和二年级数学备课组承担。 第一节课由方婷老师执教《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复习》,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古代数学成就斐然,乘法口诀“九九歌”就是其中的一颗熠熠生辉的珍珠,如何上好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这节课,方老师对这节课的目标定位不仅仅是对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复习和整理,而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乘法口诀中的秘密,不断巩固乘法口诀,达到发展思维的终极目的。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自己整理思维导图,介绍知识点达到梳理的目的,这个过程学生非常感兴趣,在介绍的时候,方老师运用希沃白板的投屏功能及时展现学生作品,学生互评环节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倾听和语言表达能力。方老师的课堂灵动,民主,放手让学生充分的思考表达,展示自己:课堂的走向始终由学生掌握,老师只是在他们最需要帮助的地方等着。让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思维的活力,生命的张力。 第二节课由杨莹莹老师执教《认识11-20各数》,本节课杨老师重视动手操作,以“动”促“思”,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探究活动。通过数出10根、捆成一捆,“捆”这个动作,让学生形象感知“10个一是1个十",在认识十几时,杨老师先让学生数出12根小棒,然后引导学生想:怎样摆能让学生一眼看出是12根?杨老师借助希沃投屏功能,通过2种方法的比较,体现出第二种方法的优越性,并且数起来也方便。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这种摆法摆出11-20其他各数,进一步加深对计教单位“十”的认识。“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根据这一理念,杨老师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识。 课后,数学组老师对两节课的教学进行了深入地研讨,教研组长丁莉老师对此次教研活动做出精彩总结,并对我们日后深度学习研究提出期许。相信通过这次活动,数学组的老师都受益匪浅,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积蓄前行的力量! 方婷老师和学生交流
2021/12/14

转折点上助力前行——小学部与初中部开展数学教学衔接研究

为加强小升初数学学科教学衔接,提升教研活动研讨品质。2021年10月19日下午,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陈玲老师和胡小华老师为大家呈现了两节精彩的同课异构小初衔接课《射线直线和角》。学校小学部、初中部全体数学教师以及南湖二中七年级数学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就两节课例的内容和学生在小升初阶段数学知识的衔接、数学思维的转换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本次研修活动分为中小学教师课堂展示和微讲座研讨两个环节。 首先,小学部陈玲、初中部胡小华两位教师同课异构,授课内容是《线段直线射线》(第一课时),授课对象分别为小学四年级、初中七年级学生。中小学新课标中几何图形知识点存在共通之处,同一知识点小学和初中的授课目标、授课内容、授课形式、授课评价等都存在不同之处,初中教师要了解小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小学教师要知道学生到初中后知识会延伸到何处,通过同课异构的教学对比,让听课教师带着问题思考,会有更深的感受。 两节课后,陈莉老师做了主题为《转折点上助力前行——“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数学衔接教育初探》微讲座,高飞老师对两节课进行点评,所有教师进行研讨活动。 通过本次中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衔接的课堂研究,老师们收获满满。两节共通知识点的同课异构,由于授课对象和组织形式的不同,课堂氛围、授课侧重点完全不同,精彩的展示课让老师们对中小学衔接教育有了新体验;讲座的倾听和研讨刷新了大家原有的认知:要不要衔接Want?衔接什么?What?知识?能力?衔接就是上培训班?如何陪学生轻松走过初小转折点?“双减”之后学校如何做“加法”?本次活动让老师们明白了培训班快餐式的补习并不是衔接,那是抢跑,挑起衔接教育重任的应该是学校和老师。作为初中教师,我们要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过渡;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实现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引导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过渡;我们知道衔接是永恒的,探索是无尽的。我们应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努力实现衔接教育的完美对接,引导学生走出困惑和苦恼,用新思维、新方法敲开初中数学学习的大门。 哪条路最近 陈玲老师执教《射线、直线和角》
2021/10/20

解决新策略 学教新样态

10月12日下午,小学部数学组老师开展了一次以“技术支持,建构学教新样态”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丁莉主持。 首先,丁莉老师亲自执教了五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课堂伊始,丁老师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习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策略的重要性;接着借助真实的学习情境,王大叔打算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花圃,怎样围面积最大?抓住“怎样围面积最大”这一问题,帮助学生明白花圃有多种围法,每种围法的长与宽的数据都不相同,只要算出各种围法的面积,就能比出面积最大的围法。并运用视频展示台,将学生的学习单进行展示,通过学生的互评与自评活动,从而感受到列举不能有遗漏,也不能有重复,应该有序地进行。同时运用西沃白板5课件展示,将5种不同的长方形,重叠放在方格纸上,学生能直观地看到图形面积的变化,从而感受到:长方形周长相等时,长与宽长和宽相差越大,面积越小;长和宽越接近,面积越大。体现出教学设计的教学线索是:理解题意,构思解法——填表列举,找到答案——回顾过程,体会方法——联系过去,感悟策略。真正将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进行有意义的关联和互动,为学生经历和完成复杂的、挑战性的任务提供情境。从大量的实例中体会列举有利于解决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课后的老师评课中,老师对于本节课信息技术的支持,建构出学教新样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随后,丁莉老师讲解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主要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包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希望每位数学老师认真准备,按时完成信息2.0任务。 本次活动在数学组老师练字的浓浓氛围中落下帷幕。 丁老师执教《解决问题的策略》 老师们认真听课 老师们学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规范 老师们认真练习粉笔字
2021/10/12

幸福悦读,快乐生活 ——数学组教师读书分享会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为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以读书搭建教师专业平台。2020年12月29日下午,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数学组开展“幸福悦读,快乐生活”为主题的读书分享会。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便捷而有效的途径,就是阅读,而交流可以让大家分享各自灵动的思绪、精湛的见解和深邃的思想。大家沉下心来,聚到一起,静静地品味书香,畅谈教育理想,抒发心灵感言,分享阅读所获。 本次是由方婷、尹文婷、王胜男、安雅君、沈利玲和曹俊6位老师参与读书分享,数学组全体教师参与学习。他们围绕书的精彩内容,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和心得体会,从不同角度畅谈了自己读书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并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喜欢阅读的一本书籍,全体教师尽情地享受着读书的收获与快乐。 读书是一次旅行,漫步的是自己的心灵,打开自己,让文字牵着思想远行。方婷老师分享的书籍是《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她从华老师的人格魅力和课堂魅力谈起,这是一本可操作性和可读性都很强的教学著作,是华老师二十多年数学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更是对人生、对教师、对学生、对数学学科强烈的爱的真实感受。尹文婷老师分享的也是《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她谈到华应龙老师就是智慧的化身,他的每节课都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他的课堂上从不避讳出现差错,课堂上他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探究实践活动,设计巧妙、步步引导,注重让学生从个人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思考,注重学生的自主讨论和活动设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王胜男老师给我们分享的是《听吴正宪老师评课》,她跟大家分享了书中吴正宪老师对精彩教学片断的评析,吴老师对这些教学片断进行了全面的分类、归纳、总结,做了独到的分析、品读和解读,而不仅仅是一些原始的教学案例或者实录。安雅君老师和大家分享的是《吴正宪答小学数学50问》,安老师从大家都很关注的三个问题进行分享,如何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面对学生的“错题”教师该怎么办,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她联系自己平时的教学进行了深思,告诉大家要善于关注和鼓舞学生,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品格的养成。 沈利玲老师分享的书籍是《生命因你而精彩》,沈老师谈了这本书最吸引她的一段话:不论受到过何种教育,我们最后都得面对生活,都得回到生命本身,我们不仅要学习如何考试、如何升学、如何择业,我们更要学习如何安全地
2020/12/30

“算”出精彩 “数”你最靓——四年级数学计算竞赛

计算是数学的基础,是数学的灵魂、良好的计算能力是提升学生数学水平的重要基础。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竞争能力、强化学生数学基础知识训练。四年级数学组于近期举行了年级“小精灵计算小能手比赛”活动。 本次比赛在年级组数学老师的全力协作下顺利有序开展。比赛前,老师们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及教材训练的重难点、学生平时练习中出现的易错点认真命题,试卷内容丰富、覆盖面广、注重了试题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教师在赛前提前通知孩子们做好充分准备,还进行了两套相关的模拟练习。孩子们跃跃欲试,期待着参加竞赛。 比赛中、孩子们细心审题、认真计算、反复检查,展示出扎实的基本功和灵活的答卷技巧。参赛同学全神贯注、思维高速运转、都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完成试题,争当“计算小能手”。 通过本次计算比赛,一大批能力过硬的“计算小能手”脱颖而出。 一等奖获得者: 四(1)班:杨正熙、陆昱潼、陈一宁、袁范泽、刘婉祯 四(2)班:帅伊然、孙宇萱、倪豪阳、何欣洋、严至宸 四(3)班:王选博、凌凡恩、朱紫嫣、王紫綝、李乐仪 四(4)班:蒋弘毅、李乐瑄、陈靖文、吴峻辉、巩栩辰 四(5)班:汤博文、闫泊霖、张子云、蔡之炫、朱奕轩 四(6)班:王品策、蒋雨澄、胡  特、王瀚铂、张宇恒 四(7)班:朱笑慕、杨佳昊、王硕同、闵圣茜、翟逸辰 四(8)班:胡华瀚、杨可欣、张梓涵、黄祺轩、李若涵 四(9)班:李芃霖、吕泇一、郭林贝、张宇宸、石允言 二等奖获得者: 四(1)班:丁浩轩、邓艾宸、顾小早、袁炜涵、吴勉之 四(2)班:刘宇泽、倪胤博、柏雨杉、张皓轩、曹桐语 四(3)班:崔子晴、杨峻熙、卞磊鑫、周志远、孙歆然 四(4)班:徐朗程、郭苏佑、俞晨睿、殷浩源、朱俊霖 四(5)班:严郑绮、徐韶阳、袁  满、付杰锐、邓项泽 四(6)班:李宗臻、高书涵、曹睿婕、马子兮、卜灏天 四(7)班:郭景轩、姬湫懿、钱圣璇、金昱儒、姜涵瑞 四(8)班:陈宣烨、陈佑霖、彭星宇、杨若谊、劭菁程 四(9)班:赵丹鹏、王玺玥、曾君同、黄显赫、赵家乐 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帮助孩子们体会数学计算的技巧、感受数学计算的魅力、启发思维、启迪思考、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让孩子们在比赛中树立良好的竞
2020/12/15

让探究落到实处,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数学组盟区教研活动

冬日暖阳洒校园,师生成长在路上。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展示学校的教育教学风采,创设学校积极向上的数学文化氛围,2020年11月24日下午,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举行数学组盟区教研活动,盟区学校的数学教师们齐聚录播教室,开展“凝聚集体智慧,让探究落到实处”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本次研讨活动是由三年级杨莹莹老师和五年级张春燕老师进行课堂展示,讲座是由五年级王蓉老师进行主讲。 第一节课是由三年级杨莹莹老师执教的《平移和旋转》,平移和旋转是物体或图形的两种基本变换,在介绍这两种现象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以生活中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并体会出他们不同的特点。杨老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操作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课堂中创设的疫情情境,把学生带进了生活,利用他们身边的魔盒,以及魔盒里的玩具,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的从形象思维入手,突出表象的具体性,抽象出数学概念,用概念解决平移和旋转的问题。最后学生在对具体事物的操作体验中感知概念,在活动中理解数学概念,在合作探究中深化数学概念,最终理解平移和旋转运动的特征。 第二节课是由五年级张春燕老师执教的《钉子板上的多边形》,这节课要探究的规律是组织学生探索、发现钉子板上围成的多边形的面积与钉子数之间的关系,内部钉子数和外部钉子数有两个变量时,先确定其中一个变量进行探究规律是一个认知难点。张老师给学生们设计了三个活动展开规律探究之旅,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得出规律。从简单的、易于发现结论的内部钉子数只有1枚的多边形图开始,发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而把这种关系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接着鼓励学生先猜想规律,再用图验证规律,最后用字母概括规律。学生们探究数学奥秘,建构数学知识,领悟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学到知识,更增长了智慧。 讲座是由五年级王蓉老师主讲的《基于评价,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王老师对本次报告主要阐述以下三个问题:一、评价的类型和功能有哪些?诊断性评价是用于查明学习问题的成因;总结性评价是用于测量课程的最终效果;形成性评价是用于监测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进展。二、如何让评价成为教学的“助推器”?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学习任务要具有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感悟,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励性评价,让学生持续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提出有价值
2020/11/27

让思维扬帆起航,动手操作显技能 ——小学部数学教研活动

冬令已至,寒意渐浓,但瑟瑟冷风却挡不住数学老师们教学研讨的热情。2020年11月3日下午,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全体数学组的老师再次齐聚录播教室,以年级接力讨论的形式,开展“让动手操作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本次研讨活动由数学组教研组长丁莉老师主持,由一年级和二年级数学备课组承担。 第一节课是由一年级方婷老师执教的《数数、读数》,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方老师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数一数,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感受十几到底有多大,发展学生的数感。方老师在活动中不断让学生主动、积极的表现自我,让一年级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数、捆小棒的过程,让学生形象感知“10个一是1个十”,接着摆11、16、19、20等,进一步加深对计数单位“十”的认识;说说生活中的数,突出实践性,让一年级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数学。 第二节课是由二年级尹文婷老师执教的《认识线段》,“线段”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大量接触到这一内容,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与表象,但对于线段的认识需要提升到一个概括的、抽象的概念。尹老师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甜美亲切,整个教学过程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认线段→找线段→折线段→比线段→画线段→连线段→数线段。课堂上,从学生熟悉的体育活动入手,让学生观察手中毛线的变化来认识线段,放手让学生折线段,并且让小组内同学互相比一比,形象直观地感受到线段有长有短,把动手操作、概念理解及数学思考有机结合,尹老师安排了多次操作实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学得兴致盎然,听课老师们也听得津津有味。 课后,数学组老师们以年级接力讨论的形式,对两节课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教研组长丁莉老师对此次教学研讨活动做出精彩总结,并对我们日后的操作活动提出期许。相信,在所有数学老师的智慧思考和努力践行中,我们的动手操作活动将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数学教学会越来越有趣,教学成果会越来越高效。 1.方婷老师执教《数数、读数》 2.学生动手操作 3.一年级学生认真做题 4.一年级学生认真做题 5.尹文婷老师执教《认识线段》 6.学生示范操作 7.学生讲解操作 8.尹文婷老师指导学生操作 9.老师们仔细聆听并记录
20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