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础求创新,依托语境促思维 ——暨盟区四、五年级阶段调研分析

学期过半,随着核心素养不断深入人心,阶段性的调研方向亟待改革创新。我校王卉组长、祁慧老师在仔细研究双向细目表的基础上,同时秉持美国教育家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层次理念,分别命制了以“扎根基础求创新,依托语境促思维”为方向的五年级和四年级阶段调研试卷。 在2020年11月19日上午,盟区四、五年级英语教师齐聚一堂,共同分析学生阶段调研现状。王卉组长从试卷特点、学情分析、存在问题、改进措施四个方面阐释了五年级阶段调研试卷。试卷以结构清晰,题型丰富;关注语境,题目灵活;注重阅读,发展思维为特色,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图片的选择、阅读中生词量较大等。王老师深入学生,发现班级之间的差距较大的原因主要有:基础性省统测做题状态未调整;缺乏系统复习安排等。由此,王卉组长提出了存在问题与针对性改进措施:深入解读教材,制定适切目标解决学生阅读不足、基础不扎实的情况;研究做题策略以应对学生做题习惯不佳的问题;研究分层设计和命题趋势,从而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不强的问题得到解决。 祁慧老师从命题分析、总体分析、各项分析三个层面分析了四年级阶段调研试卷。祁老师把握住“核心素养能力检测”的大方向,在双向细目表的梳理下进行命题;我校四年级总体情况较好,她从完成较好的项目和不太理想的项目向大家呈现了试卷的题型。最后,祁老师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反思本次调研,发现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她建议:在平时每一个课堂中从纪律和常规上严格要求学生;四年级学生的语法迁移能力依然薄弱,需要教师每日关注,并多总结多帮助学生练习巩固。教师应创新作业形式,丰富评价方式;注重不同题型做题策略的指导;关注学生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养成;创设良好的听力环境,关注良好听力习惯的养成。 两位老师的分析得到了在场与会老师的肯定,本次盟区阶段调研分析使得教师们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避免“唯分数主义”的偏向,用贴近儿童思维的理念指导日常教学,希望在教师们火花的碰撞下革新评价,力求做到“教-学-评”一体化。 1.王卉组长五年级阶段调研分析 2.祁慧老师四年级阶段调研分析  
2020/11/20

建邺区教研员张丽宁来我校视导暨五年职初教师课堂展示活动

天气渐冷,但英语教研组老师们共同钻研教学的热情高涨。今天上午区教研员张丽宁老师来我校视导,我校年满五年的教师们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五节展示课。 第一节课是由五年级的齐霏霏老师带来的Chapter2 Rules in fun places的故事教学内容。一首有关Signs的歌曲既开门见山,又活跃了课堂氛围。在歌曲的热身之后,齐老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的第一部分,获取有关Who? Where? 和What? 的信息,从而构建以表格形式呈现的故事线,为学生进行文本的后续部分提供可视化支架。最后,学生在小组合作复述故事,促进对文章的深度理解。 王莉老师带领一年级的小可爱们呈现了Chapter3 My toys的文本学习。她亲切地以自由讨论的形式展开教学,从Whattoys do you have? 转换为What toys do I have? ,进而引出句型I have……and……。学生们在王老师精心准备的玩具中积极参与,完成了一系列有层次性的思维活动,如先听录音,回答男生和女生有哪些玩具,教授What a lot of……!的表达;然后在指读的过程中,了解他们具体有多少数量的玩具。采用了高低声、吹气球、小火车的多样形式。 紧接着,余婧婷老师准备了一节三年级Chapter3 School events的五指阅读法教学课。整节课以What?Where? Who? Why? When? 的五指疑问来构成学生对故事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深层次的思考。学生们投入情境,在复述的环节中丰富地表达。 第四节课是由三年级鲍苏宁老师执教的Chapter3 School events有关书写邀请函的读写课程。从故事的复习情境中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渗透了be polite,be careful的德育内容。随后,学生关注家长会邀请函的内容,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归纳邀请函的格式,如标题、地点、事件、日期等。以阅读的方式促进书面表达,鲍老师以即将来临的运动会的真实事件作为任务情境,引导学生书写运动邀请函,学生们收获颇丰。 最后,一节二年级的Chapter6 When I was young阅读课同样精彩。陈义老师从一首欢快的歌曲入手,引导学生讨论Do you like growing up? 后自然过渡到课本内容的回顾。在回顾课文时,简洁高效地引出本节课的情感目标be pol
2020/10/29

我校周芳芳老师荣获建邺区小学英语“创新杯”优质课一等奖

10月10日,建邺区小学英语“创新杯”赛课活动在区教师发展中心拉开帷幕。经过前段时间的校内赛课,周芳芳老师代表我校参与本次模拟课堂展示活动。活动要求将绘本教学与课内教材相融合,目的是为了让老师们对阅读教学有更多深层次的挖掘与思考。 短短一小时的紧张备课,参赛老师们研读文本、书写教案、设计板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特色,充分地把新课标理念渗透于教学设计中,并通过模拟课堂全英文教学,展现了扎实的教学功底,彰显了个人的专业素养。根据选手的教学设计、综合素养、现场应变等内容评审,最终本校周芳芳老师荣获“创新杯”赛课一等奖。 10月22日,周芳芳老师将本节课在晓庄一实小进行了优质课的展示。周老师呈现了“做一个营养师”的任务型设计活动,将文本以“What do they eat---How much they eat --- What is a healthydiet---Give a report about their diets?”任务链展开活动,主线清晰,层层深入,学生们互动有趣。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正是教学的异曲同工之妙才吸引着我们探索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祝贺我校周芳芳老师在本次比赛中斩获佳绩,希望在以后的比赛中有更多老师展示出自己的风采! 1.角色扮演我能行 2.我是小小营养师      
2020/10/29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用英语说中国故事 ——英语组开展“小领袖”文化使者活动

         金秋似画收获忙,秋意浓浓金风爽。当国庆遇上中秋,“国”和“家”撞了满怀。为了迎接中秋佳节的来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英语教研组在各年级开展了别样的英语活动。 一、二年级的小精灵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关于中秋节的词汇,欣赏了中秋节由来的视频。简短的视频,不仅让孩子们了解到传统节日“中秋”的由来,同时让孩子们更加真切地学习Mid-Autumn Festival, have a big dinner, watch the moon, eat mooncakes,英语知识在体验中自然而然习得。一年级的孩子还品尝了香甜可口的月饼,食物因为有爱的分享变得更加甜蜜珍贵!二年级的小可爱们在竹制圆盘上剪贴绘制出一幅幅创意画:玉兔捣药、吃月饼、吴刚伐桂等,创意无限! 三年级的学生们在观看中秋节起源视频后,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拓展和生活真切体验,绘制出一张张“我眼中的中秋节”小报。老师们把精美的小报悬挂在走廊上,学生们争相围观欣赏,或端详,或讨论,好不热闹! 四年级则凝聚了每一位学生的创意,共创一幅中秋海报。学生们以班级为单位,在精美的纸片上写下与中秋相关的知识和活动,并张贴在班级大海报中,集聚全体力量的海报变成了一张张百科全书。 五年级的学生们积极查阅资料,结合自身理解,将中秋的历史文化、风俗人情、传说故事,以及自身的团圆经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导图中,学生不仅维度清晰、信息全面,还配上了生动的图片,色彩搭配优美舒适。另外,部分导图还结合了中秋的特色元素(兔子、嫦娥、月饼等)进行了创新设计,使作品更加精彩灵动。假期结束后,学生上交作业,并在班级评选出了5-10名优秀作品在全班进行展示,张贴于版报墙。学生观赏之余,也促进了互相学习的氛围,让自己对中秋的认知更加全面。 六年级学生则用书写小作文的方式,写出眼中所见,心中所想。一篇篇精美的佳作,体现了学生们的英文素养和文化底蕴。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足点。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加深了“用英语来展现中国文化”的意识,用自己有限的知识创造出了中秋的无限种可爱的模样。此次活动,同学们在感受节日乐趣的同时,又进一步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表达了对祖国的美好祝福。面向未来,少年儿童们必定会将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2020/10/17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评价机制 ——记小学部英语组第一次命题研讨

                               初秋带着桂花的香甜,一步步向我们走来,我们迎来了小学部英语命题组的第一次研讨活动。这次的研讨活动是顾海利老师带来的结合核心素养的命题经验分享。 顾海利老师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命题者。首先,她从命题的相关背景、考查范围、试卷的难易度比例和命题的导向四大方面呈现了命题的蓝图,为命题小组的成员们把握住了大方向;其次,她将命题的步骤细致地划分为了解试卷的功能性和范围、拟定考试题型、查找资料、审核和修改五个部分,为出题提供了准绳;在介绍了命题的原则后,顾老师总结了在命题过程中的“十大注意点”,如:避免老旧题型,结合时事热点话题、图文并茂,根据不同的年级设计题型、整合教材,跳出文本,考查学生能力等宝贵经验,为命制题目树立了标杆。 值得一提的是,顾老师在最后展示了丰富的命题实例供大家参考,如语音在语境中考察,避免单个词语之间的比较;对于考查学生认知能力的题型,如结合文化板块的正误判断等,是顾老师最推荐的题型。大家听得聚精会神,纷纷做起了小笔记。 随后,教研组长王卉老师进行了总结发言。她对顾老师的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强调命题需要立足于课本,深度钻研教材,为学生的基础知识把关。同时,她对命题小组也提出了新的期待和方向:命题从听、读、写三大维度有了新的要求,如书写均配以四线三格,听力需要根据录音选择图片或句子,阅读的考察要聚焦阅读素养,体现思维含量。 会后,大家的收获满满,在命题小组群中编辑了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核心素养的提出意味着命题需要更新,结合学生实际,设计适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练习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关键。研究不断,进步不止,让我们的命题质量再上新台阶! 1.顾海利老师经验分享 2.命题老师认真学习 3.王卉组长总结发言 4.命题成员心得体会 5.命题成员心得体会 6.命题成员心得体会    
2020/09/25

喜报

在2020年度第二十一届“希望之星暨希语盛典”英语风采开大赛中,我校同学在江苏赛区决赛中表现优异,硕果累累,共有75名同学获奖,其中: 两名同学获得特等奖,他们是:三(1)杨茜媛、五(5)李奕霖  有33名同学获得了一等奖,他们是: 二(1)陶烁澄、二(2)余林汐、二(4)华宸轩、二(4)张展睿、 二(5)郜音雅、二(6)古锦仪、二(7)闵睿、二(11)李天琪、 二(11)李梓晴、   三(1)沈芷帆、三(2)臧雨泽、三(3)周子清、三(5)曹子墨、 三(6)沈旭宸、三(7)成雨萱、三(8)陈牧川、三(8)李俊逸、 三(10)蒋孚尹、三(11)王若悠、   四(4)殷浩源、四(7)陈瑞哲、四(8)陆欣妍、四(9)黄欣可、   五(7)王允篪、五(9)周隽彤、   六(1)王欢语六(1)刘承灵、六(2)孔令瑄、六(2)秦英时、 六(3)吕子谦、六(3)张梓钰、六(4)袁恬梦溪、六(6)孔昱茜、  有25名同学获得二等奖 有15名同学获得三等奖 还有30位英语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恭喜以上获奖同学和老师,我们学校还荣获了江苏选区“最佳组织学校奖”。 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在以后的比赛中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二年级省二、三等奖 六年级省级二、三等奖 三年级省级二、三等奖 省级特等奖 省级一等奖 四年级省级二、三等奖 五年级省级二、三等奖 最佳组织学校奖  
2020/09/23

聚焦专业素养 发展个人特长 ——英语组第一次社团活动

酷暑已过,秋风送爽。9月17日周四上午,小学部英语组老师们以“提高专业素养,培养创新思维”为主题,成立了“朗诵团”、“配音团”、“戏剧团”、“唱跳团”,“演讲团”共五个社团小组,展开了本学期第一次团队活动。 朗诵组在宋雯姬老师带领下,进行了致敬“中国风”朗诵的排练。团员们分句朗读诗歌“Thinking of you”即水调歌头的英文版,优美的文字加上典雅的配乐,英文的中国味越来越浓。 配音组由梅晶晶老师带队,确立了“声声”不息的团队名称,队员们在“趣配音”app社区,推荐、寻找适合我们合作练习的剧本片段。配音活动不仅能锻炼老师们的英文语音素养,更展现了老师们的表演力和情感力。 唱跳组合由鲍苏宁老师带领,团员们集思广益,分享英文歌曲,并已欢快与抒情为主要分类,推荐出选择具体歌曲推荐:《You raise me up》《See you again》 《Please don’t go》等。 戏剧组合由曹悦老师领军,大家共同讨论了剧本的选择,基于尊重故事原著又不失创新的原则,决定使用改编版《Cinderella》。并针对老师们的个人特色迅速选定角色,大家仔细研读了剧本内容,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和创意点,希望能带来不一样的视觉冲击。 演讲团由齐霏霏老师领队,老师们首先对于之前存疑的“演讲”的定义进行了分享与解答,并且从演讲目的、演讲方式等方面学习了演讲的分类,同时欣赏了精彩演讲视频。演讲组老师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确定了演讲组的主题为当下教育话题,该不该对孩子进行“彩虹屁式”的教育? 学生是老师的缩影,只有当教师提高了专业能力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基本素养。英语教师的基本功大致分为五个板块:语言基本功、行动基本功、情感基本功、艺术基本功和礼仪基本功。社团活动丰富了老师们的教学生活,扎实了专业能力,凝结了团队力量,展现了个人特长。相信在一次次活动过程中,老师们都能体会到合作的力量,收获分享的快乐,不断向上、生长! 唱跳团欣赏音乐 朗诵团“致敬中国风”成团纪念 配音团讨论活动 戏剧团热烈讨论 演讲组研讨活动    
2020/09/21

同课异构,别样精彩——英语优质课比赛决赛

伴随着初秋的气息,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的英语老师们如火如荼进行着优质课比赛决赛。从第一轮9位老师中脱颖而出的4位选手在承担日常的教学工作之余,用两天时间针对五年级上册译林第二单元A new student的checkout time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和展示。与初赛不同的是,这次的展示融入了学生的真实学习过程,使得这次的比赛难度升级。 惊喜的是,4位老师在每人25分钟的微课堂中展示出了各自的精彩和对教材的思考。宫隽睿老师立足教材,带领着孩子们巩固了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如不同功能的教室表达,依托情境,让他们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连接新旧知识,使学习真正发生;张淑颖老师聚焦我们的学校,呈现了校园场景,在学生们熟悉的学习环境中巩固知识,为后文的写作做好准备。学生们在感知校园的同时,张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在不同教室的规则,如食堂就餐的安静、杜绝浪费,图书馆的禁止吃喝等,体现了核心素养的育人价值;宋雯姬老师就地取材,选取了我校的艺术宣传片,让孩子们体会到校园的美好,从而爱护校园的情谊油然而生。学生们发现了很多以往不曾注意的美丽一角,如池塘、怀抱广场等,还有功能强大的综合楼,音乐、美术、信息、科学等活动都在这里展开,从而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学校;周芳芳老师另辟蹊径,采用了任务教学的方式,从最美校园的选拔活动中她设计的任务,环环相扣,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无限拓展。周老师设计的三个任务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们的小组合作真实有效,书面表达做到了“我手写我心”的高度。 随后,与会的老师们为4位选手投票,最终周芳芳老师获得校级英语优质课特等奖,代表学校参加建邺区优质课比赛。宫隽睿老师、张淑颖老师、宋雯姬老师获得了校级英语优质课的一等奖。4位教师在选拔活动的依托下锻炼了教学设计的能力,培养了课堂驾驭的技巧,获得了第二次学习的体验。 虽然比赛结束了,教学的热情和研究的步伐始终不停。同一节课的不同构思激发了思维的火花,呈现了别样的精彩。所有的参会人员都带着满满的收获踏向日常的工作学习中,为学生的发展而奋斗。 1.宫隽睿老师课程展示 2.张淑颖老师课程展示 3.宋雯姬老师课程展示 4.周芳芳老师课程展示
2020/09/13

“业精于勤,精益求精”----英语优质课评选活动

夏末初秋,学期伊始。伴着夏末还未退却的暑气,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英语组迎来了本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为了迎接建邺区优质课赛课,我校小学部英语老师以备课组为单位,通过推磨课推举,共有9位老师参加此次校内选拔活动。 9位老师在2个小时中,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知识盛宴。曹悦老师展示了4A Unit5 Our New home.精美的道具和环环相扣的活动,让老师们领略到了“家”的温馨;张淑颖老师展示了5B Unit7 Chinese festivals.张老师设计的学习单内容层层递进,充分锻炼了孩子们的阅读思维能力,通过对重阳节的知识梳理,帮助孩子们领略到中华文化的美好,激发了孩子们的爱国之情;管林虹老师的5A Unit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让孩子们领略到了童话故事的美好;周芳芳老师为大家带来了6B Unit2 Good habits的写作课。周老师通过对文章段落的剖析,帮助孩子们理解了写作三大步骤和具体要求,同时连词,高频词汇的补充,大大降低了学生写作的难度,为学生的动笔做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宫隽睿老师展示了3B Unit4 Where’s the bird?宫老师把文中的小鸟与去年澳大利亚的森林大火结合,让孩子们在学习英语词句的同时,领会到自然保护意识;郑阳老师的4A Unit4 I can play basketball通过2020东京奥运会的吉祥物导入,设置情景,让孩子们领会到“生命在于运动”;程旻老师为大家带来了6B Unit2 A healthy diet.程老师的食物金字塔,帮助学生们直观地了解到了我们日常吃的食物的内在品质,对食物有了“健康与否”的意识,激发了学生对健康生活的向往;祁慧老师的4B Unit5 Seasons,引领着孩子欣赏着诗歌的美好,教学活动环环相扣,衔接流畅,让学生带着对季节的体会抒写自己的诗篇;宋雯姬老师展示了5B What do you d
2020/09/08

【尔雅·读书】“好书共赏·传递书香”——记英语组第二次读书分享活动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周四上午,英语组老师齐聚英语教室,围绕主题“好书共赏,传递书香”,展开读书分享活动。刘昕敏、李哲慧、周芳芳、王荣、宋雯姬、刘玉琪六位老师共读了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著作《儿童的人格教育》,并与老师们分享阅读的收获。 刘昕敏老师提出教育要“向内看,教育者自身要内省;向外看,教学相长的人格平等”。教育者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确保每个学生不会丧失勇气,并使那些已经丧失勇气的学生通过教育重新获得信心。 李喆慧老师认为教师不应该否认孩子的任何一种潜能的价值,对孩子暂时表现不擅长的方面,也可以加以培养;此阶段,我们要有耐心,即使遇到很大的困难,也应该坚持,因为许多奇迹也同样发生在这个时候。 周老师提出,自卑感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于你怎么利用它。周老师分享了曾经教过的一个“极度自卑”的孩子,自己忽略了他作为一个转学生到了新环境之后的心理辅导,对其他同学也缺乏同伴互助的教育和引导,这便让孩子显得很孤独冷漠,甚至会让他错误地通过物质上的“吹牛”,来补偿内心的自卑。 王荣老师说道,儿童的发展既不是天赋决定的,也不是客观环境决定的;儿童自己对外在现实的看法才决定了儿童的发展。这是一个重要的事实。我们要以儿童的视角来看待他的处境,以他的错误判断来理解他们。不要期望儿童行为不会出错,不要期望他们会按照成人健康的理智而行动,而是要认识到,儿童在理解自身的处境时会犯错误。 刘玉琪老师例举了书中一个14岁男孩通过口吃获取教师和家长注意的事例,事例中的男孩感觉自己长大后受到的关注变少了,便产生了自卑心理,他想到的获取大人关注的方法就是口吃,这样家长和老师会花很多时间在他身上。学会与自卑共存,是孩子成长道路上很重要的一课,如果忽略了,孩子将有可能一直用错误的方式应对不必要的负担。 宋雯姬老师说道,人性的心理事实就是对优越感和成功的追求。也就是说,每个孩子都渴望优越感,即使是那些“坏”孩子。只是他们追求优越感的方向不同,甚至有些异化。宋老师分享了教学过程中那些“边缘行走”型的孩子们,他的优越感可能来自于:今天我在英语老师的课堂上说了一个笑话,大家都被我逗笑了。他成功吸引了老师的注意,有些孩子还可能会崇拜他。这样的崇拜是老师所看不见的,因为它存在于孩子建构的“儿童社会”中。 成尚荣教授认为,教师发展存在“第一专业”。这里的“第一”
20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