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培训

3月6日下午,我校在D楼报告厅举行了校园心理危机防护培训讲座。讲座面向部分学生进行,每个班派出两名代表参加,讲座由我校专职心理老师马荣先主持。 讲座中,马荣先老师利用自身丰富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经验,为大家讲解了心理危机的影响、心理危机的特征、危机干预的目的和如何帮助处于心理危机中的人,马老师还就工作中接触到的多个典型案例,详细讲解了多种处理思路和方法。 讲座结束后,马老师给在座的同学发放了班级晴雨表,希望大家能将最近班级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出现特殊情况的同学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将结果及时反馈到心理咨询室。   马荣先老师做校园心理危机防护培训 各班学生代表接受心理危机干预培训
2017/03/07

我校举办高一家长心理沙龙

为什么我们认为自己的教育方法没有问题,但孩子却不愿接受?进入高中后孩子们的困惑和需求有哪些?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 针对以上问题我校于11月25日下午,举办了针对高一家长的心理沙龙,本次沙龙由我校专职心理老师马荣先老师主持,她与家长们探讨了如何面对孩子的成长,以及如何有效地帮助变化中的孩子更好地成长。 在家长们分享了自己与孩子的故事后,马老师通过一组调查问卷,分析了孩子们的困惑和家长们的心理,她告诉家长们,随着孩子们升上高中,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日益增强,他们渴望能像成人一样自主解决问题,而这时家长们也需要适当放手,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能力,并感受到孩子的内心、尊重孩子的感受,根据自己孩子不同的特点来引导他们。同时马老师还着重强调了如何调整孩子的落差心理,如何面对孩子成绩的变化和如何看待青春期情感的起伏。 沙龙活动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家长们表示在这次沙龙活动中收获颇丰,将会尝试调整期望,更多倾听孩子的成长需要。  
2016/11/29

“感恩母亲,祝福妈妈”——来自孩子们的真挚祝福

     有人说母爱就像太阳,无论时间多久,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感受到她的照耀和温热。为了迎接母亲节这个具有非凡意义的日子,作为传统的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之一,校心理咨询室于5月6日开展了“感恩母亲,祝福妈妈”母亲节特别活动。 现场的大号横幅和签名展板营造起热烈的活动气氛,很快吸引了广大学生们的驻足观看,同学们纷纷在心型贴纸上写下自己最想对妈妈说的话以及最想送给妈妈的母亲节祝福,用文字表达对母亲的感情。祝福展板上不一会儿就密密麻麻的贴满了祝福语,“祝愿妈妈永远健康美丽、一切顺心如意!母亲节快乐!”“马上就是母亲节了,祝亲爱的妈妈在今后的时间里,每分每秒都写满最美的微笑。”“感谢妈妈陪伴我10余年,一直温暖我,等我长大后,一定成为你的依靠。”这些语言有的简洁朴实、有的温馨暖人,这些话语不同,却都蕴含着孩子们对母亲的浓浓爱意。  参与活动的同学们还在现场填写了“我和妈妈”调查问卷,以了解学生与妈妈之间的沟通状况。调查显示学生和母亲缺乏沟通。 这场母亲节的特别活动给了同学们表达对母亲感情的机会,唤起了学生们埋藏在心底深处的感恩情怀,感激母亲这些年来为自己成长所做的一切,希望用学业上和生活中的实际行动去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最后,祝愿全天下的母亲们,母亲节快乐!
2016/05/09

为孩子助力跑赢中高考——初高三家长心理沙龙在心理活动室如期举行

     “我们绝大部分就这么一个孩子,这十几年我为他倾注了大量心血,进入高三以来,我更是不惜辞掉工作,就为了将精力全部放在他的身上,想不到他竟然不领情,特别叛逆!”一位家长提到孩子的现状几度哽咽,这是在我校心理活动室发生的一幕。 2016年4月14日下午,我校举办了初高三家长心理沙龙,本次家长沙龙由我校专职心理老师马荣先老师主持,几十余名考生家长自愿前来参加,一起探讨家长如何和孩子们一起共度中高考前的这个特殊阶段。中高考的备考阶段,不仅仅是学生们在为学习而焦虑,家长们更是有着过大的心理负担,甚至比自己的孩子还紧张。在互相交流讨论孩子现状的时候就出现了上述那幕。 在家长们分享了自己与孩子的情况后,马老师分析了家长们的心理,并告诉家长们,还要了解孩子们的状态和心理,才能给他们恰当的帮助和有效的支持。告诉家长们学生在考前可能出现的困惑:焦虑烦躁、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情绪不能自控、爱胡思乱想、畏难情绪很重、存在着攀比,功利心态,不能正确客观的评价自己和看待考试等状况。最后马老师还劝导家长“要给孩子合理的期待,要善于和孩子进行朋友式的交流,要多注意倾听孩子的心声。” 虽然每个家庭的情况都大不相同,但经过2个小时的心理沙龙,每个家长的心理也都有了自己的答案,家长不能只给孩子提供饮食起居的生活保障,他们更是孩子心灵、行为的榜样,家长的心态也是至关重要的。活动中家长们畅所欲言,积极表达,都表示对此次活动受益匪浅。    
2016/04/15

“家有儿女初长成——对话青春期”初二学生心理沙龙在心理活动室如期举行

      “为什么我家孩子回家都不和我说话了?”“孩子成绩老上不去,我们家长很着急,怎么办?”“孩子到青春期,特别叛逆,怎么办?”面对成长中的孩子,家长满是困惑,如何与孩子更好地沟通成了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3月25日下午,我校专职心理老师面向初二学生家长组织了“家有儿女初长成——对话青春期”心理沙龙,与家长们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话题。 活动开始,家长们敞开心扉交流了与孩子沟通过程当中的困惑及对此次沙龙的期望,反映了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随后,缪涵蕊老师向家长反馈了对初二学生的心理小调查结果,调查当中显示孩子青春期最大的烦恼来自于自身的身心变化,其次是学业压力及和同伴关系。孩子最希望父母能与自己做些有趣的沟通,如谈谈兴趣、爱好、读书、旅行或聊聊家常等,希望与父母平等对话,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与支持。孩子最反感父母一直谈学习、只关注学习,也反感父母否定自己或拿自己与他人比较。孩子们内心的声音引起了在场家长们的反思。 接下来,缪老师为家长们介绍了初二阶段学生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发展特点,理论与事例相结合,与家长一一分析孩子在这个时期成长中可能面临的困惑,亲子沟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家长的应对办法。 沙龙活动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家长们表示在这次沙龙活动中收获颇丰,将会尝试调整期望,更多倾听孩子的成长需要,以不断成长的父母的心态陪伴孩子平和走过青春期。                 
2016/03/29

校园心理危机防护知识培训

健康生活从心开始,新学期伊始,我校心理咨询室各项工作陆续开展。昨天中午马荣先老师组织初高中年级各班班长,进行了校园心理危机防护知识的培训。马老师从什么是心理危机开始讲起,告诉大家人在危机时的情绪、认知、躯体、行为、人际关系的变化,让同学们在生活中引起注意,并对危机防护时哪些话能说不能说、哪些事能做不能做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最后马老师还给各班发放了“班级心理晴雨表”、“心理咨询信息”,对各班同学心理状况给予及时关注。  
2016/03/04

心理咨询信息

心理咨询信息 亲爱的同学们,新学期伊始,学校心理咨询室又面向大家开放喽! 如果你想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或是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又或者想找个“树洞”倾诉自己的烦恼,那么欢迎到心理咨询室来。 我们这里有心理保健书籍供你阅读,有沙盘室助你放松和发泄,还有专业的心理老师为你排忧解难。 我们的咨询安排: 时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 12:30—13:20马荣先崔惠辉繆涵蕊洪燕马荣先 周五13:30---17:20庄瑜璐(实习生) 地址:行健楼三楼心理咨询室 温馨提示:如需咨询,请提前预约,咨询室门口贴有预约单。 心理咨询室 2016年2月
2016/02/26

高考冲刺阶段对焦虑说“NO”

马荣先 高考对每个同学来说都是人生的一个重要关口,尤其是高三同学,更应该是憋足了劲,全力拼搏,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考上自己向往的大学。然而经过一学期的紧张学习,在最后的冲刺阶段,一些同学却莫名其妙地感到烦躁,情绪起伏较大;课堂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有时根本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记忆力也下降了,感到自己的大脑迟钝了很多;晚上失眠,白天打瞌睡,学习效率明显下降。一边是离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一边是学生的学习状态不佳。看到这种情况老师、家长着急,学生自己更着急,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这种焦躁不安的情绪反应以及学习能力的下降呢,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学生尽快缓解或摆脱它呢? 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学生产生过分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反应,其原因是由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有来自学生自身的,也有外部环境影响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自己、家长、老师的期望值太高。刚刚升入高三几乎每个同学都摩拳擦掌,劲头十足,为自己定下了一个个宏伟目标,甚至有的同学发誓是非XX大学不上,然而几个月拼搏下来,一次次的考试结果与自己的期望值相差太大,内心的焦虑感可想而知,此时此刻怎么还能全心全力地学下去呢。于是烦躁、怀疑自己、失眠、人际关系紧张,甚至感冒、肚子疼等小毛病也不断发生。家长们的明说暗喻,如:你看XX家的小孩多有出息啊,人家可是xx大学毕业的呀;你啊要是考不上重点大学,就太让我们失望了;你们班的xx同学成绩真是好啊,你要是有他那么好,我们真实太高兴了。等等,也有意无意地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让学生紧张不安。现在很多学校比较注意学生的心理反应,会运用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调适。但有些学校把学生的高考成绩当作评定教师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所以在这关键时刻,老师们也对寄予厚望,生怕学生的成绩掉下来,也会不断地给学生施加压力。 2、极度的学习反而降低学习效率,形成恶性循环。大部分高三同学不是学习不用功,而是用功过度,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在学习。课间在做题、中午吃完饭就到教室、晚自习又常常熬到深夜1—2点钟,早上又早早爬起来看书,不仅睡眠严重不足,身体锻炼更谈不上,长此以往身心极度疲惫,精力跟不上来
2016/02/24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

来源:网络 作者:admin 马斯洛根据他秉持的自我实现是人生追求最高境界的理念,列举近代史上38位最成功的名人,包括富兰克林、林肯、罗斯福、贝多芬、爱因斯坦等人。从他们的人生历程中,马斯洛归纳出16点人格特征,并认为,此等人 格特征可以是为视为使得这些名人自我实现的主观条件。 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即性格特征):  1. 了解并认识现实,持有较为实际的人生观。  2. 悦纳自己、别人以及周围的世界。  3. 在情绪与思想表达上较为自然。  4. 有较广的视野,就事论事,较少考虑个人利害。  5. 能享受自己的私人生活。  6. 有独立自主的性格。  7. 对平凡事物不觉厌烦,对日常生活永感新鲜。  8. 在生命中曾有过引起心灵震动的高峰经验。  9. 爱人类并认同自己为全人类之一员。  10. 有至深的知交,有亲密的爱人。  11. 具民主风范,尊重别人的意见。  12. 有伦理观念,能区分手段与目的;绝不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  13. 带有哲学气质,有幽默感。  14. 有创见,不墨守成规。  15. 对世俗,和而不同。  16. 对生活环境有时时改进的意愿与能力。  对那些希望自己的人生也能臻于自我实现境界的人,马斯洛提出了以下7点建议:  1. 把自己的感情出口放宽,莫使心胸想个瓶颈。  2. 在任何情境中,都尝试以积极乐观的角度看问题,从长远的利害做决定。  3. 对生活环境中的一切,多欣赏,少抱怨;有不如意之处,设法改善;坐而空谈,不如起而实行。  4. 设定积极而有可行性的生活目标,然后全力以赴求其实现;但却不能期望未来的结果一定不会失败。  5. 对是非之争辩,只要自己认清真理正义之所在,纵使违反众议,也应挺身而出,站在正义之一边,坚持到底。  6. 莫使自己的生活僵化,为自己在思想与行动上留一点弹性空间;偶尔放松一下身心,将有助于自己潜力的发挥。  7. 与人坦率相处,让别人看见你的长处和缺点,也让别人分享你的快乐与痛苦。
2016/02/24

父母应该如何与孩子沟通

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感到很难跟十几岁的孩子沟通。专家们提出了如下建议,可以帮助父母破除与子女之间的隔阂。 (1)密切亲子关系。要做到良好的沟通,就必须密切亲子关系。在父母与子女之间要相互信任。为此,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要正确对待孩子的缺点,帮助孩子改正错误;为孩子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切忌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等等。 (2)营造聆听气氛。父母要设法让孩子觉得那样做是很自然的。其诀窍就是让家里时时刻刻都有一种“聆听的气氛”。这样,孩子一旦遇上重要事情,就会来找父母商谈。要达到这个目的,其中一个好方法就是经常抽空陪伴孩子。如利用共聚晚餐的机会,留心听孩子说话,让孩子觉得自己受重视。 (3)学习平行交谈。父母用“平行交谈”的方式跟青春期的子女谈话,往往能引起热烈回应。美国《用心去教养子女》一书作者罗恩·塔菲尔提出的“平行交谈”,其意思是父母与子女一面一起做些普通活动,一面交谈,重点放在活动上,而不是谈话的内容,双方也不必互相看着对方。这种非面对面的谈话方式会让父母和孩子都感到轻松自在。父母与孩子的谈话内容,最好是多谈一些如何学会求知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等。在交谈中,还要注意从事情到关系、从事情到感情、从一般到特殊等原则,从而使孩子与父母之间什么话都交谈。 (4)只做孩子顾问。由于父母提出的意见,即使是好意见,青少年大都不喜欢听。因此,父母应做孩子的顾问、盟友,而不要做经理人。顾问只细心聆听,协助氛择,而不插手干预,仅建议改弦更张。心理学家伊丽莎白·艾利斯说:“父母应该协助子女仔细检讨整个件事。青少年往往能自行想到叫人拍案叫绝的解决方法。” (5)有自己的空间。“青少年需要感到自己的生活并非完全受父母控制,”所以,父母要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父母尤其不可擅入他们的房间。”《跟孩子说话的技巧》一书的作者艾德莉·费巴说;“很多父母不明白的是,尽管孩子想避开父母,却不希望父母也那样待他们。” (6)把说的话写下。有些专家建议,父母把不想直接向子女说出或不中听的话写下来。家庭关系顾问迈克尔·波普金说:“一般人都认为白纸黑字更加可信,而且可以一看再看。”“把话定下来,话的分量也会增加。” (7)不要无所不问。父母提问过多,很难使孩子讲心里话。麦可·列拉说:“青少年通常不会把很多有关自己的事告诉父母,如果你的孩子也是这样,你应该把孩子告诉你的任何事
201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