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部新闻

拓展赋能砺心智 笃行逐梦迎高考——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高三年级素质拓展活动圆满举行

2025 年 5 月 26 日,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田径场与校史大道上青春激扬,高三年级全体师生齐聚一堂,共同参与以 “拓展赋能砺心智,笃行致远迎高考” 为主题的素质拓展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团队协作、心理解压与竞技挑战,助力学子以积极心态迎战高考,凝聚奋进力量。 超级有氧鼓:击打节奏,释放潜能 学子们以班级为单位,手持鼓槌,在激昂旋律中完成 “同心击鼓”“创意节拍” 等挑战。当鼓声如潮、笑语盈天时,压力与疲惫顿时烟消云散。在互动环节,几位同学踊跃上台,猜歌名、现场演唱,瞬间点燃全场欢乐气氛。各班级的祝福口号此起彼伏,激励着高三学子们充满信心面对高考。 “心灵共鸣” 环节,鼓声传情,寄语励志。教师以鼓喻志,寄语学子:“鼓声如钟,既锤炼意志之坚,亦激荡心绪之和。愿这份默契与从容,助你们在备考征途上踏浪而行。” 学子们也感慨:“击鼓之时,仿佛与同窗共筑心桥,焦虑尽散,唯余前路昭昭。瑜伽气球腾空而起,祝福口号响彻长空,紧张情绪在律动中化为无形,身心重焕活力。” 拔河争霸赛:凝心聚力,决胜巅峰 17 时整,校史大道化作战场,拔河赛事将活动推向高潮。各班精锐列阵,绳索如弦,士气如虹。随着裁判令下,呐喊声震彻云霄,红绸在双方角力间激荡。观赛学子自发组成 “助威方阵”,以 “千磨万砺志愈坚” 的激昂口号助阵。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立于阵前,用掌声与目光传递力量。历经三轮鏖战,高三(8)班以 “力贯山河” 之势夺冠,学子振臂高呼:“拧成一股绳,共赴青云路!” 誓言铮铮,响彻校园。 以拓展赋能,以笃行致远 此次素质拓展活动,既是身心淬炼的 “淬火之课”,亦是团队精神的 “铸魂之旅”。金陵中学河西分校以创新之姿赋能学子,让拼搏之志深植心田,为 2025 年高考注入磅礴之力。砺心智以行远,凝众志而夺魁,河西学子正以青云之志,共赴属于他们的时代华章! 供稿:高三年级部
2025/05/26

让教育的大地洒满美的阳光——融合美学思想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

高中部/许城玉 我1985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至今已执教整整40年,大家可能会非常好奇:一名标准的理科老师,为什么会涉猎美学研究领域? 一、潜心卌载,美缘何来 1.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这所最具东方美学神韵的中国大学,是我心灵的归属,也是我从事美与化学研究灵感的重要源泉。 2.真善美是人类区别于一般动物的最崇高追求,而对科学美的不懈追求则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动力之一。 3.化学学科的美学价值非常特别又特别重要。 二、化学之美,盈满时空;化学之美,不胜枚举 绝大多数朋友都是非化学专业的,我不宜过多地从化学专业的角度去阐述问题,大家不妨拿出自己的手机,掂量掂量、抚摸抚摸、感受感受、统计统计——手指划一划,多少数理化?我还可以对你说:你对它们有多爱,化学就有多么美! 基于同样的原因,我不能去展现化学的科学之美,只好选取几个专业性不是很强的典型案例做一个简单的呈现,不周之处敬请谅解。 三、化学与美,相得益彰 1.发乎表象,至于本质 化学是一门基于实验的基础自然科学,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与实验装置,体验器物造型之美、动作协调之美、技术安全之美;通过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之间的相互映射,体验化学理论模型建立过程中思考辨析严密推演的逻辑之美、科学之美和哲学之美…… 中学化学实验室条件有限,很多实验是无法对学生进行展示的,此时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目前国内做得较好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与清华大学出版社合作的《美丽化学》项目和上海科技大学的C&EN《化学之美》项目……。 2.基于形式,彰显内容 具体来说就是:精心制作课件、精心设计板书、修炼语言功底、提高人文素养…… 色调——体现学科特点、贴合主题氛围、字体与色彩不超过3种、色彩搭配符合美术学原理。 插图——是否必要、贴合主题、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达成教学目标、能给观众以美感且不游离主题、不会使观众产生不当联想。 例如:我会在壮美的瀑布前讲解自由能与化学反应的自发性;我会通过溯流而上的轮船展开《化学平衡概念与本质及其移动原理》的教学,以唯美的场景帮助学生懂得“平”者逆水行舟、努力决定进退、“衡”者静乎其表、实则动乎其中的化学原理;化学有很多涉及微观结构的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有相当的难度,此时我就会利用专业软件,创设可视化的教学环境,将微观世界的美丽和奇妙活灵现地展示在孩子
2025/05/25

解码助读系统·深耕教研课题·破壁素养课堂——高中部/熊纳

我们每日使用的教材上的“学习提示”“相关链接”或“知识拓展”等边注栏目,只是教材的点缀吗?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和大家分享我的课题研成长之路。 一、研究起点源于课堂 我的课题研究对象是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中的助读系统,新课标实施后,它作为统编教材的创新编排之一,涵盖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及注释插图等内容,承载着课程标准落地的“脚手架”功能。然而,这一理想定位与教学实践之间存在着明显落差。 86份有效问卷显示,72%的学生预习时自动跳过学习提示,甚至读不明白单元学习任务的要求。33%的教师坦言“不知如何科学转化助读系统实施教学”。这让我联想到数学教材中的“探究与发现”、历史课本里的“史料研读”——这些凝聚着编者匠心的设计,是否也会在大家的课堂里遭遇过“水土不服”呢? 研读近年中文核心期刊刊载的相关文章,多数成果以案例分析为主,往往就“助读系统”中的一个要素进行探讨;部分学者关注统编版与传统教材的“同文异样”比较;只有不到7%的研究聚焦于分析“助读系统”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辅助作用。 与此同时,课改后全国新高考语文卷与教材的关联度逐年攀升,且考点多与助读系统存在显性映射。这个发现让我眼前一亮:“助读系统”不正是研究的“矿眼”吗?它能同时满足三个研究价值——既紧扣国家课改方向,又符合高考命题趋势,更是呼应真实学情。 记得2022年省优质课展评时,半数以上获奖课例都体现了对单元研习任务的重构。这启示我:助读系统的开发或许就是撬动课堂转型的那个支点。就像温儒敏教授说的:“教材里的助读系统,藏着落实核心素养的密钥。” 二、研究过程融于课堂 很多老师会把课题研究想象成宏大的理论建构,我也在课题研究中遇到了类似问题。研究初期,我发现,部编版必修教材这一研究范围过大,难以驾驭、升华;“助读系统”各要素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不知道“线头”在哪儿。这让我意识到,继续下去,极有可能把课题硬生生地“写”成报告,而非实实在在地“做”出成果。 于是我回归教学日常,将研究探索与思考融于教学实践之中。 去年秋天,我正为即将到来的市公开课紧张准备时,市教研员向我提出了这几个问题:“这是自读课,如何指导自读?这是研习课,什么是研习?怎样指导研习?” 面对灵魂拷问,我本以为只要备好一节课,但实际上要思考的问题已经涉及到“这一类课,学生应该怎么学”。我没有想好如何回答,
2025/05/25

我校学子在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江苏赛区斩获佳绩

2025年5月24日,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江苏赛区选拔赛在江苏省天一中学宛山湖分校顺利完赛,我校成绩斐然。由董景明老师、廖婧熠老师带队的初高中组同学,共荣获江苏省赛区7个一等奖、1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及2个优秀奖,在航天科技创新、火箭设计制作、无人机操作技能等赛项中大放异彩。 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作为教育部批准的白名单赛事,由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主办,在青少年航天创新领域极具权威性与影响力。该赛事旨在弘扬航天精神、普及航天知识,激发青少年对航天科技的创新热情,为培养航天后备人才助力。 本次大赛设置了航天创意、航天科学探究与创新设计、太空探测竞技三个竞赛单元。我校学生参与的航天科技创新赛,属于航天科学探究与创新设计单元,着重考察学生开展航天科学探究、产品设计或工程实践的能力;火箭设计制作比赛同样在此单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设计并制作出性能优良的火箭;无人机操作技能挑战赛隶属太空探测竞技单元,考验学生的动手实践及操作能力。 为了备战此次大赛,学生们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刻苦训练。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查阅大量航天资料,深入学习航天知识,对航天科技创新项目反复研究、优化设计方案;在火箭设计制作过程中,从理论计算到材料选择,再到实际组装与调试,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针对无人机操作技能,学生们不断进行模拟飞行训练,提升操作的精准度与稳定性。 比赛对于学生的培养意义深远。通过参与大赛,学生们不仅拓宽了航天科技知识视野,还将所学的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极大地提升了科技创新与实践操作能力。在团队协作备赛和竞赛过程中,他们的沟通协作、问题解决和应变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此次获奖,更是极大地增强了学生们的自信心与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航天科技的热爱与探索精神,为他们未来在相关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也将以此次大赛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科技教育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机会,助力学生在科技领域实现更高的发展目标。 供稿:高中部综合办
2025/05/24

青春悦动 篮下争锋——高一年级篮球赛热血收官

五月的骄阳点燃赛场,高一年级 “青春悦动 篮下争锋” 篮球赛于5月21日在呐喊声中圆满落幕。八支班级战队历经两周鏖战,用汗水书写少年热血,以默契浇筑团队精神,让篮球撞击地面的声响成为校园里最激昂的青春节拍。 赛场烽火:攻防之间见真章 决赛日的篮球场上,高一8班与高一3班的对决堪称巅峰之战。跳球瞬间,两队中锋同时跃起,指尖触球的刹那,全场屏息——这是速度与策略的较量,更是勇气与韧性的对垒。高一3班球员连续变向突破,如游龙般穿梭防线,急停跳投划出完美弧线;高一 8 班则以 “铁三角”战术回应,队长刘羽恒控球后卫虚晃传球,前锋心领神会切入篮下,背对防守者轻轻一勾,篮球擦板入网,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双方队员攻防转换迅捷,每一次突破、传球与精准投篮都点燃全场热情,欢呼声此起彼伏。 荣耀时刻:奖牌闪耀少年志 终场哨响,比分定格在 26:17,高一 8 班队员相拥欢呼,汗水顺着下巴滴落在印有班徽的球衣上。颁奖仪式上,高中部两位校长为冠军高一8班及亚军高一3班的全体队员和班主任老师分别颁发象征荣誉的金、银奖牌。高一年级两位主任为其他参赛的队伍颁发奖状。奖杯折射的光芒里,映着队员们训练时挥汗如雨的清晨,也映着体育教练在场边嘶吼的身影。 精神传承:篮球架起成长桥梁 这场赛事不止是比分的角逐,更是一次关于青春的生动课堂。赛场上,球员们为救一个边线球飞身扑地;观众席上,不同班级的同学为精彩进球齐声喝彩;摄像组的同学抱着相机穿梭,去捕捉精彩瞬间……当最后一块篮板被擦净,当观众席的欢呼声渐远,留在少年们心中的,是队友间击掌时的温度,是摔倒后被扶起的感动,更是“全力以赴,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正如童主任在赛后所说:“篮球教会你们的,从来不是只有输赢,而是在碰撞中学会团结,在对抗中懂得尊重,在跌倒后依然能笑着奔跑。”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这场篮球赛如同一粒火种,点燃了校园里的运动热潮,更让 “团结、拼搏、坚持” 的精神如春风化雨,浸润着每一颗年轻的心。当夏日的风掠过篮板,那些在赛场上奔跑的身影,终将成为青春相册里最鲜活的注脚——关于热爱,关于梦想,关于永不褪色的少年力量。 供稿:高一年级部
2025/05/23

创新教研新形式 凝心聚力图质量——高中部召开教研组长例会

2025年5月21日,高中部教研组长例会在一楼大厅顺利举行。赵建宁校长、姜宁校长助理、课程教学处张新桥主任、教师发展处左爱斌主任及高中部全体教研组长齐聚一堂,围绕教学管理、教师发展、教研创新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会议以“总结·部署·赋能”为主线,既是对阶段性成果的复盘,也是对下一阶段工作的动员。 一、精准总结:夯实基础,成果斐然 会议伊始,教师发展处左爱斌主任以数据化汇报展现阶段性成果。 学术活动卓有成效:论文评比覆盖多学科,骨干教师示范课辐射全校,AI赋能教学案例在全市展示获高度评价;许城玉、熊纳等教师与郁惠主任精心准备的第三届学术报告会,通过多次打磨形成高质量成果。 品牌活动有序推进:南大、南航教授系列讲座拓宽学生学术视野,英语组读书分享会与课题申报工作同步启动,教研内涵持续深化。 课程教学处王艳主任通报期中考试命题质量,高一化学、生物备课组及高二英语备课组因命题科学性、区分度精准获特别表扬。 张新桥主任聚焦教学常规管理,肯定校本作业推进成效,同时要求青年教师教案优化与教辅资料征订规范化,强调“教案要体现学生思维生长轨迹,教辅需兼顾基础巩固与能力拓展”。 二、多维部署:靶向发力,精准施策 姜宁校长助理从教师发展维度提出三项要求: 职初教师考核与青蓝工程材料需强化过程性记录,建立“教学日志—导师评语—成长档案”三维评价体系,助力新教师快速成长。 教研组年度工作报告应突出问题导向,要求各组围绕“AI技术应用”“大单元教学”等主题提炼特色经验。 五大奥赛初赛筹备需统筹资源,组建“学科教练+学长导师”双轨支持团队,力争竞赛成绩突破。 赵建宁校长在总结中强调“教研引领,质量立校”,提出八项指导性意见。 深化AI赋能教学:设立“AI+教研”团队,鼓励教师开发智能阅卷、学情诊断等工具,加强精品课例研究。 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推行“教研组长—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三级成长链,鼓励老师积极参加各类评选、竞赛活动。 强化教研组学术属性:将学术报告会纳入教研考核,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提高全体教师的理论水平。 严把教学成绩关:建立“命题质量—课堂实效—成绩分析”闭环管理机制,教研组长是第一把关人。 创新教研形式:推行“每月定期教研+团建融合”模式,试点“户外研学+教学反思”等新形式。 筑牢安全防线:落实教学安全责任制,要求实验课、户外研学等
2025/05/22

向“新”出发,提“质”而行——虚拟现实实验开启实验教学的智能新时代

“黑科技”走进课堂,是一种什么体验?虚拟现实实验融合了先进的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通过创建高度逼真的虚拟环境,使师生可以身临其境地进行各种实验操作,为传统实验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为了让师生了解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5月20下午,在高中部化学实验室,学生按照王汝林等老师的指引,分组分批轮流体验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与此同时,教室前的希沃屏幕上同步出现了同学们观看到的画面。 在生物课上,通过详细的解剖图和直观的3D模型,由表及里地展示人体各个系统、器官的精细结构和组成,这些可视化场景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的限制,还提供了沉浸式的体验。通过仿真动画,如消化、呼吸和心脏工作过程的模拟,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体生理功能的运作机制。 在物理学科方面,展示电场的空间分布,换向器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观察扩散快慢与温度的关系等,通过3D技术不仅可以生动呈现,还可以自由旋转观察,促进学生更深入了解器材的内部结构,了解器材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等,提高了实验课效率。 在化学课上,通过球棍模型、比例模型、棒状模型等多种展现方式,为学生全方位展现化学分子的微观世界,包括晶体结构等这些肉眼无法观测到的画面,都以动态形式直观地展示在同学们的眼前。 “太神奇了!原来我们的身体眼球结构这么复杂奇妙!”学生们纷纷感叹。“原来电场的内部结果是可以的看得见的。”“实验过程中感觉非常有趣,学习也更轻松了。”“通过我们自己探索的知识点印象更深刻了,记得更清楚了。它可以把死板的知识点变成有趣的画面,让我们对这个学科更加感兴趣,学得更深入。”课后,同学们兴奋地交流着自己的学习感受。 金陵河西学校作为首批江苏省高品质科技特色示范高中创建学校,每学期都会将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引入到物理、生物、化学等课堂教学中,同时,在学生选修课以及社团活动中,也开展VR实验。 像有些常规化学实验在操作中可能存在危险,如化学品泄漏、高温高压等情况,这时,可以通过 VR “穿越”至各种虚拟场景进行观察和实验,让学生在 VR 环境中零风险完成高危实验,并且可以无限次重做实验,这不仅使实验耗材成本大幅降低也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开拓了新的途径。 学校实验室将大力加强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充分结合各个
2025/05/21

看,青春正在田野里生长!

为深化劳动教育内涵 厚植知农爱农情怀 引领学生在田野中 感悟劳动价值 2025年5月 金陵河西学校高二年级学生 在南京市行知教育基地开展了 三农研学暨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在汗水中淬炼青春担当 田野实践 学农,到田野里去!同学们前往老山茶场体验采茶,从辨别嫩芽到手法练习,大家在汗水中感悟“一茶一叶皆不易”的劳动真谛。 下地劳动时,每位同学都手持一把沉甸甸的铁锹,学习如何翻地。因为重量,铁锹极难把握,没有人抱怨,没有人偷懒,而是互相鼓劲、齐心协力。 田野实践这一活动与金陵河西学校一贯倡导的“劳动教育”理念相契合,学校此前已通过教育农场的种植实践、生活技能大赛等活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共感力、实践力与创造力。 在陶艺教室里,同学们认真学习陶艺制作,感受到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同学们还分为若干小组,走进林浦村,深入农户开展调研采访,与村民交流农村产业发展现状,记录乡村振兴的真实故事。 篝火晚会 学农实践活动也给了学生展示自我魅力的舞台,当暮色为基地披上深蓝的纱衣,同学们相聚在跃动的篝火前,让橘红色的火苗点燃青春的瞳孔。这簇火苗燃烧的不仅是木柴,更是高二学子炽热的心跳。 开营&结营 在开营仪式上,金陵河西学校高中部副校长李烨、学生代表高二(1)班王逸轩同学和行知教育基地刘明祥校长依次发言。 01 校领导致辞 金陵河西学校高中部李烨副校长在动员讲话中强调,劳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鼓励学生“以脚步丈量土地,以汗水浇灌成长”,在实践中领悟“知行合一”的深刻内涵。 02 学生代表发言 学生代表王逸轩号召全体同学珍惜实践机会,在劳动中锤炼品格、增长才干。 03 行知基地领导专题报告 南京行知基地刘明祥校长以《农村发展报告——以建设乡五里村为例》为题作专题报告,通过五里村从贫困村到乡村振兴示范村的蝶变历程,剖析现代农业发展与乡村治理的创新路径,为同学们呈现了一堂生动的“三农”国情教育课。 结营仪式上,同学们将劳动研学成果制作成调查报告,进行现场汇报。 01 成果汇报 各班的学生代表依次上台,分别围绕农村生产、农村子女教育、农村生态等话题,结合调研结果做汇报展示。 02 结营颁奖 金陵河西学校高中部袁廷虎副
2025/05/20

鲜花缀路 四季留香——致高中部汪明艳老师的三行情书

从晨曦到日暮,从阳春到隆冬,无数并肩作战的日子,这一路上有鲜花缀路,春风如意,也有疾风过境,骤雨飞腾。因你同行,攀登之路平添微风细语,让每一步荣耀都熠熠生辉。 春萌·雪霁初晴 当初雪簌簌落在镜澄湖的湖畔,总会想起高二那场盛大的雪仗。彼时我们困在青春的迷惘中,是您抱着教案踏雪而来,忽然弯腰团起雪球掷向班长。霎时间,十八岁的矜持化作满场欢腾,雪雾中您橙红色的羽绒服像跃动的火焰,融化了我们心头的坚冰。那日您发梢沾着碎雪,站在操场看我们追逐嬉戏,眼里盛着比春水更温柔的光:“你们看,积雪压枝时不必急着抖落,待阳光照透,自会化作滋养新芽的甘露。”后来才懂得,那场恣意的雪仗原是您精心设计的心理疏导,让我们在备战期末的寒冬里,重新寻得少年该有的明媚。 夏炽·竞逐星河 四月的操场总氤氲着槐花香,您带着我们备战运动会的场景恍如昨日。晨曦初露时,您已穿着荧光绿运动鞋在跑道旁等候,马尾辫随晨风轻扬。当女生们抱怨长跑特训,您默默脱下外套加入陪跑队伍,逆着光的侧脸沁着细密汗珠:“跟着我的节奏,像观察等高线那样调整呼吸。”夕阳西下,您又变身为战术分析师,用地理坐标系为我们设计接力棒交接的黄金角度。夺冠那日,您把奖状铺在讲台上,用红色马克笔画出等高线地形图:“人生就像定向越野,既要有冲刺的锐气,也要有保存体力的智慧。”至今我的笔记本里,还夹着您手绘的《松紧有度作息表》,墨迹里浸着薄荷香。 秋思·经纬匠心 记得那个金桂飘香的午后,您执粉笔在黑板上勾勒中国地形骨架,忽然转身问我们:“知道为什么祁连山被称为‘万宝山’吗?”不待回答,您已切换成《河西走廊》纪录片的解说模式,从冰川融水讲到丝绸之路,粉笔灰沾在睫毛上犹自不觉。当高考压力让我们变成紧绷的弦,您会突然宣布“地理考察课”,带我们丈量校园:行政楼前三十步的梧桐年轮,操场东南角的彼岸花丛,都成了您讲解地域分异规律的教具。最难忘您独创的“情绪等高线”,用等压线原理教我们化解矛盾——当同学因球赛争执,您指着教室里的气压带风带图微笑:“冷暖气流交汇才会形成降水,不同观点碰撞才能看见彩虹啊。” 冬藏·步履生花 高三走廊的灯光总是亮到很晚,而您办公室的窗永远是最迟熄灭的星辰。某个雪夜我去送作业,撞见您正对着电脑揉太阳穴,屏幕上是给每位同学定制的地理错题分析。听见响动,您迅速切换成元气满满的笑容:“来得正好
2025/05/19

时不我待燃斗志,青春无悔誓凌云——高二年级准高三启动仪式顺利举行

为激发学子斗志,凝聚家校合力,5月16日下午,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隆重举办“时不我待燃斗志,青春无悔誓凌云”准高三启动仪式。高中部校领导、全体教师、家长及全体高二学生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学子们迈向高三的重要时刻。 凌云志起正当时 活动在庄严的氛围中拉开帷幕。高中部赵建宁校长在致辞中寄语全体学生:“高三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希望同学们以志为灯,立鸿鹄之志,承时代之则;以勤为径,惜点滴光阴,筑青春之基。”他希望老师们“以师为帆,守教育初心,燃学子梦想。”赵校长还强调,家长是学生最坚强的后盾,是学校最有力的同盟,家校携手同向同行,方能共筑成长之路。赵校长铿锵有力的话语点燃了现场学子的热情,也为活动奠定了奋进的基调。 师道长歌引星途 教师代表杨阳老师随后登台,代表全体教师承诺:将与学生并肩作战,成为他们最坚实的后盾。“每一份努力都不会被辜负,每一次坚持都将化作前行的星光。”杨老师用深情的话语勉励并告诫同学们,走出自己的“舒适区”,高三的残酷会远超想象,希望同学们别让自己的青春留下“本可以”。杨老师的发言引发全场共鸣,掌声经久不息。 家书万钧托鹏翼 活动现场播放了家长精心录制的视频寄语。镜头前的父母们眼含热泪,既有对孩子的殷切期望,也有温暖的鼓励:“家永远是你的港湾,无论多累,记得回头看看,我们永远支持你。”真挚的情感令在场师生无不动容。 薪火相传越苍穹 本次活动高中部学生工作处田甜副主任邀请了我校21届四位优秀学长来到现场与高二的学生交流分享,学长们结合自己的高中与大学生活以及保研、求职经历,为学弟学妹们送上“干货”建议:“高三需要科学规划,更要保持心态。相信自己,每一步都算数。” 少年无悔踏青云 青春的舞台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同学,他们怀揣梦想,积极向上。高二(2)班学生代表徐铭昊同学则从自己两年的高中学习中总结经验,向同学们发出倡议:要从学习的目的中寻找决心和动力,唯有通过学习,才能自食其力地实现梦想。同时他也代表全体学子立下誓言:“我们将以时间为刃,劈开荆棘;以信念为盾,直面挑战,不负青春,不负期待!” 千帆竞发誓破云 仪式的高潮是班级宣誓环节。各班同学高举右拳,在领誓员的带领下以铿锵誓言宣告迎战高三的决心:千帆竞发誓破云,青春无悔踏
2025/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