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催越拖延|作为家长,该如何应对孩子的“学习拖延症”?
“今天没忍住把我家孩子打了一顿,一回家我就开始催他做作业了,他坐桌子上一个小时压根没动一下,不是瞎翻腾就是干别的小动作,我没办法只能守着他,一道题一道题的写。过了一会家里有事儿,我出去一趟,千叮咛万嘱咐让他赶紧写,答应的倒是好好的,结果回来以后一个字儿没动,直接把我气到‘暴力执法’。”
面对孩子的学习拖延,家长似乎除了不停地催促、监督、惩罚,好像很难想到其它的方法。对于有的孩子来说,甚至会出现越催越拖延的现象。
这是因为,不同的孩子,学习拖延的根源是不同的。想要帮助孩子克服拖延症,就要找到自家孩子拖延的根源。
拖延的,不只有你家的孩子
学业拖延就是我们对学习中拖延现象的具体描述,往往指学习情境中学生在想法和情绪上的拖延倾向,或者与学习有关的拖延行为(倪⼀苇,2018)。
已有研究表明,超过四分之三的大学生、三分之二的中学生和三分之一的小学生都存在拖延的行为(Solomon, & Rothblum, 1984)。
所以,如果你正面临孩子拖延的问题,不要过度担心,不是只有你家的孩子拖延,相反,拖延是一件再常见不过的事。作为家长,我们先稳住自己的心态,才能更好的帮助到孩子。
当然,这也不意味着我们不去重视拖延,毕竟学业拖延作为一种不良的应对方式,会对孩子的各方面带来不好的影响。
最直观的就是影响学习成绩,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长期的学习不佳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和自我效能感,导致孩子产生焦虑、抑郁、内疚和自责等消极的情绪体验(Cormack et al., 2020; Sirois, 2014),并进一步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改变学习拖延,还得“对症下药”
导致孩子拖延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并且会因人而异。首先,从个体内部的角度看,学业拖延往往与人格、动机、认知以及情绪是息息相关的。
01人格因素
在判断这个因素时,家长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你家孩子只是学习拖延,还是在干别的大部分事情时都比较拖延”?
如果你发现你家孩子在做很多事情时都表现出一致的拖延,那就有可能是人格因素导致的。
Watson等(2001)的研究发现,大五人格中的神经质与尽责性是影响学业拖延的两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