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幸福家长,养育幸福孩子——金中河西幸福家长成长系列讲座

2019年11月22日上午,在千人报告厅举行了“幸福家长,养育幸福孩子”家长成长系列讲座。本次讲座邀请一年级全体家长参加,主讲人是钱素玉老师。钱老师是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正面管教家长讲师、学校讲师,有着非常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在讲座中,钱老师首先邀请家长做互动游戏——如何打紧握的拳头,游戏引发家长思考,觉察到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在投入的体验中,在深入的沟通里,家长表达了自己对孩子未来期待和目前教育过程中的困惑。接着钱老师通过具体的案例,带着家长们了解了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让大家对孩子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并试着换位思考,学会理解、学会尊重孩子。最后带着大家分层次地角色扮演,体验如何尊重地和孩子沟通。现场给很多家长带来深深的震撼,一位扮演孩子的妈妈谈感受时,噙着眼泪说,如果她的孩子可以听到这么有力量的话就太幸福了!钱老师微笑着拍了拍她的肩膀说,觉察是成长的第一步,相信她会让成为给孩子赋能的幸福母亲,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此次幸福家长成长系列讲座活动,为家长们提供了一个沟通学习的平台,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讲座在一片热烈而不舍的掌声中落下帷幕。会后,家长们觉得意犹未尽,纷纷表示希望能有机会尽快进入下一次的幸福家长课堂,一起学习做更幸福的家长,养育更幸福的孩子。   家长参与互动游戏 家长谈自己的教育困惑 钱老师和家长进行互动 钱老师走下台与家长交流
2019/11/29

读懂孩子 助力幸福成长——小学部“幸福家长课”走进家长开放日

“迎冬小雪至”,小雪节气将至,校园里暖意犹存。11月21日午后,小学部D楼报告厅座无虚席,飘荡着阵阵欢笑。原来,在家长们的热烈期盼中,“幸福家长课”走进了六年级的家长开放日活动,旨在引导更多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通过反观自身行为,树立高质量陪伴的目标,助力孩子更幸福地成长。我校心理健康中心成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美国正面教育讲师钱素玉老师主讲本次“幸福家长课”。 家长眼中的孩子是怎样的?孩子又如何看待父母对自己的认识的呢?课堂甫一开始,钱老师就以生动、鲜活的问卷,呈现孩子的自我认知与父母认知的巨大差异,引发与会家长深思:为什么会有认知上的巨大偏差?接下来,钱老师从一个父亲的思考“为什么我的孩子不快乐”引入,呈现实证研究结果,即小学阶段孩子主要面临的四大挑战在于:学业压力、与人相处、独立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四个方面,一步步指导家长帮助孩子迎接这四大挑战,迈过成长过程中的“拦路虎”。 六年级学生面临着小升初的压力,家长普遍比较焦虑,会将压力传导给孩子,从而影响孩子的情绪和行为。钱老师从脑科学的角度,运用活泼易懂的方式讲解大脑的运作模式,帮助家长理解现阶段孩子的脑发育特点,从而在生活中尊重地和孩子沟通。光有理论上的指引,还很难有深层次的触动人心的力量。讲座中还模拟了现实生活的场景,分别邀请家长进行角色扮演,展现“控制”、“娇纵”、“尊重”三种类型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情境,通过采访“孩子”的感受,使与会家长清晰感受到尊重的沟通方式才最有效。 小学部心理健康中心“幸福家长课”自开办以来,一直受到家长的热烈欢迎,吸引越来越多的家长加入到“金中河西幸福家长基地”。接下来,“幸福家长课”又将走进一年级的家长开放日,走进每一位家长中间,成为我校家校共育中的一盏明灯,一起致力于成为幸福的家长,养育幸福的孩子。                                         
2019/11/26

我校举办初一初二家长心理沙龙

11月21日下午3点钟,我校初一初二家长心理沙龙如期举行。本次家长沙龙由我校心理发展指导中心专职心理老师马荣先和吴昊桐主持,几十余名初一初二的家长自愿参加。                                 马老师组织家长进行分享   本次家长沙龙的主题是“和着孩子成长的节拍,与孩子一起谱出多彩的旋律”。沙龙开始,马老师组织家长们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并就与孩子的相处方式以及遇到的困惑进行分享。随后吴老师向家长们分享了心理老师从家长和孩子们的问卷调查中了解到的情况,让家长们意识到初中阶段的孩子有一些突出的心理特点,并能透过这些特点看到孩子们的真正需求与困惑。那么孩子们的成长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以及我们如何走进孩子内心,了解他们的世界,引领他们健康成长呢?马老师认为家长们需要“读懂孩子”,改变对孩子的评价标准;需要倾听、理解孩子,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还需要赏识、尊重孩子。谈到家长们最关心的学习问题,马老师认为这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去发现孩子们的问题所在;要家校合力,让孩子得到最大的收益;同时家长也要不断反思自己,与孩子一同成长。 家长们认真倾听,及时记录,一个半小时的沙龙在家长的掌声中落下帷幕。期待以后的日子里孩子和家长可以共同成长,一起谱出多彩的青春之歌。                                    马老师在沙龙中进行分享                 
2019/11/22

成长路上 感谢有你——致谢师长与同伴

很多时候,我们期待着长大,又畏惧长大。成长路上,我们会取得成功与胜利,收获赞美与掌声,但有时也会面临困难与挑战。幸运的是,我们有师长、朋友的陪伴。他们的爱与支持,让我们在成长路上勇往直前。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充满爱与感动的瞬间。 初二(1)班  小别离:9月,你即将踏上远行的飞机,让我们尽情地享受别离的时光。你送给我们的礼物,会永远珍藏于心间,它是友情的见证,是青春再相逢的信物。   初二(2)班  师生共同过生日   初二(8)班   您传授我们知识,也带着我们发现身边的美。   初二(8)班   手牵手,一路欢歌。   初二(9)班  感恩学习:学生早晨迎着晨曦走进校园,晚上有星星相伴回家,学生们刻苦学习又富有朝气,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未来的你们更是会感恩现在的自己,今天的努力付出换取明天的荣誉成就,不负韶华。                                                                                              初二(13)班  别人眼中的风景   初二(16)班  成长的路上,感恩有你的陪伴,我们一起快乐地成长。   初二(18)班  感谢合作默契的伙伴   高二(1)班-爬毕业墙我是倒数第二个上的,之前作为“底座”驮了那么多人上去感觉没什么,但真正让我上的时候不禁腿有点发抖,害怕摔下去,但当时事已至此就只能心一横,下面一个同学用力把我往上一抛,我看见好多同学从上面纷纷伸出
2019/11/07

成长路上 感谢有你——感谢自己

有人说,诗在远方,其实诗就在我们自己的脚下,在自己的心中,你自己就是一首诗。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来自毕业班的同学们写给自己的三行情诗。 再遥远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 再咫尺的距离,不迈开双脚也永远无法到达; 用行动战胜恐惧,用坚定克服困难。加油!                   ——初三(1)班某同学   愿你雨天有伞 秋冬不寒 笔里有诗                                       ——初三(2)班某同学   感谢你,一路走来,不惧风雨。 希望你,坚持到底,突破自己。 愿你活出你想要的样子,洒脱,奋斗,感恩。                                                                           ——初三(3)班某同学   如果上天赐予了我低调的成长, 我只想用一生的坎坷, 背负起今生理想的蹉跎         
2019/10/31

优秀校园心理漫画作品欣赏(三)

《学习如闯关》 初三年级 朱小米 其实,学习就犹如闯关游戏。 我们不断成长,学习的难度也逐渐增加,就像越来越难以过关的游戏。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你需要经历无数的考验和失败。 在越来越难对付的作业、习题、考试、复习等一个接一个不断出现的Boss的“猛烈攻击”下,我们会感到焦虑、失望、不自信。 但只要你坚持下去,不因为一时的气馁而放弃,并且能在失败中汲取能量,不断进步,使自己变得强, 终会闯过难关、达到你一直追求的梦想的彼岸。 愿你在合上笔盖的那一刻,有一种收刀入鞘的骄傲。         《看不见》 高二年级 段苏杭 魏子程 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能力。 我们总是会抱怨生活,是因为我们总是愿意相信我们所看到的。 可我们的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当我们的天空被云翳遮蔽时,谁愿相信,灰蒙云层后那温暖而闪耀的阳光呢? 如果目光只停留在深井中的一片天空中,我们又怎么会看见大千世界之美丽呢? 为什么我们看不见天才?是因为我们只能听见别人的言语,而无法深入了解别人的思想和精神,无法理解别人深刻的想法。如果自己愿意当一个庸人,我们只会被庸人包围。 为什么我们看不见奇迹? 是因为我们只能看见事物的表象,让一切只按着自己的想法来,而看不见事物深处所隐藏的含义。 一个心中没有希望、不相信所谓神秘的人,就只能看见露出的冰山,而看不见海面以下的美丽。 世界赐予了我们一双美丽的眼睛,我们应当用它们去发现世界的美丽。 做一个新的自己,用自己的双眼、用心、用灵魂去看,看见头顶闪耀的群星。         《心门》 高二年级 杨张弛 周珈羽    
2019/09/19

优秀校园心理漫画作品欣赏(二)

《闪亮的星》 初二年级 王怡 在茫茫星空中,有千亿颗小星星,有的大,有的小,每一颗都独一无二。 而我,却是那颗不发亮的,几乎就要放弃自我的小星星。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仍然不会发亮,看看身边的大家,我觉得自己很渺小,好孤单…… 突然有天,我发现,我这个星球之上有了些小生命。 这些生命一天天长大,将我逐渐造就成了生机盎然的星球。 全世界的目光都汇聚向我,我成了最特别的那一颗。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意义。 即使我没有其他人所拥有的闪光点,我也是独特的闪亮的星。       《它到底是什么》 初二年级 张文菲 如果给你一个M你会觉得它是什么? 当然,你会觉得它是M。因为你是从这个角度看的。 如果把你的电脑倒过来,哦,原来可以是W。 若是将电脑,哦,或是你的手机侧过来,它又可以是3了。 所以,当一个人去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后,将会是不一样的风景。 图中的三个小拇指人从不同的角度看,都觉得自己是对的。 可是殊不知,对方也都是对的。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与他人发生争执。 可是在这之前,不如站在TA的角度想想。 或许你会发现,原来事情并不是你所想的那样。 愿你有一双慧眼,发现不一样的风景。           《为什么我容易受伤害》  高一年级 王芷菡 苏润新
2019/06/21

优秀校园心理漫画作品欣赏(一)

《更美的风景》 初二年级 刘璟 年少的时光,有很多有趣的事物吸引着我们。 蓊蓊郁郁的大树,自在飞舞的蝴蝶,茂密青翠的小草。 我们在其间开心的奔跑,享受着悠闲快乐的时光。 一切都很美好。 但是,青春的时光更应该是成长的时光,我们不该止步于此。 学生时代的我们,如果能不断地学习,用知识去充实自己,滋养自己, 最终,我们将会站上更高的舞台。 那时我们会发现,外面还有这更大的世界,精彩纷呈。 同学们努力吧!努力爬高一点,眼前的风景会更美。     《最好的我们》 初二年级 方晗笑 袁若怡 学生时代的我们,总想拥有同伴,找到朋友。 相遇的时候,我们是一群性格各异的人。 有的人热情,有的人直率,有的人忧郁,有的人甜美,有的人宽厚,有的人沉默,有的人跳跃。 我们很欣喜地遇到彼此,朝夕相处,共同成长。 渐渐地,我们会有争吵,有时厌烦,偶尔嫉妒,甚至伤害。 后来,有些人离开了。 但,有些人还在。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我们也不一样。 但是,只要我们能相互包容、相互理解, 我们就是被时间留下的 最好的我们。 祝你在漫长的生命线上,能遇到最好的人。     《梦想》 高一年级 李京霖    
2019/05/20

我校开展校园心理危机防护培训讲座

3月18日下午,我校在D楼报告厅举行了校园心理危机防护培训讲座。讲座面向部分学生进行,每个班派出班长、生活委员两名学生作为代表参加,讲座由我校专职心理老师缪涵蕊主持。 讲座中,缪涵蕊老师从心理危机概念入手,逐步剖析了心理危机的影响、心理危机的特征、危机干预的目的和如何帮助处于心理危机中的人,还就工作中接触到的多个典型案例,详细讲解了多种处理思路和方法。 讲座结束后,缪老师给在座的同学发放了班级晴雨表,希望大家能将最近班级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出现特殊情况的同学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将结果及时反馈到心理发展指导中心。
2019/03/19

总是拖延,怎么办?

 延症是怎么来的呢?其实无非只有三种: (1)因为担心自己做不好,所以一直不敢行动,或者暗示自己“要准备好才可以行动”; (2)事情本身难度过大,或者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导致难以入手; (3)事情本身的吸引力不够,导致我们缺乏动力去做。 任何一件事情,从“着手去做”这个角度来看,都存在着两种力量,动力和阻力。阻力是我们去做一件事情需要克服的成本、付出的资源,包括时间、精力、思考、行动,以及失败的风险,机会成本等等。动力就是推动我们克服阻力,投入行动的内在驱动力。很显然,当动力高于阻力时,我们就会采取行动;当阻力高于动力时,我们就会裹足不前。战胜拖延症,其实就是两个思路:提高动力,降低阻力,或者,双管齐下。 什么事情会提高我们的动力呢?通常是跟我们的期望密切相关的。举个例子,如果明天有一场考试,你今天是不是会更刻苦?如果你十分想出国留学,日思夜想,那么读英语对你来说,是不是也会变得更加容易一些?因此,如果你想做成一件什么事情,一个确保有效的方法就是,有某种东西逼迫着你去做,只要你重视它,它就会持续不断地提高你的动力。 这就是心理学中的“预期反馈”,它跟反馈的机制一样:当我们朝目标迈进一步时,就会激活大脑里的“奖赏系统”,从而对当下的行为产生即时的激励,从而让我们能够长时间持续、专注地去完成它。所以,不妨试一试,对自己的目标搜集尽可能多的信息,丰富细节,建立框架,构造出一个完整的理想模型。告诉自己,如果我实现了,会怎么样;如果没能实现,又会怎么样。 但是,有些事情未必能有这样的吸引力,甚至可能没有什么“预期的收益”,那又该怎么办呢?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阻力,提高动力,那就是——立刻开始,让自己尽快地进入状态。 这看起来有些废话,但却是个十分有效的窍门。这里的原理是什么呢?其实是这样:人对于未完成的东西,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执念。这在心理学上叫做“契可尼效应”,简单来说,如果给你布置一系列的任务,并且在一个任务还没有结束时,就让你放下它,着手做下一个,用不了几次你就会感到非常难受——那些开始了却未完成的任务,就像一根刺,梗在你的心里,一定要把它拔掉才会感觉舒畅。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这是因为,通常来说,一件事情只有做完了,才会获得结果。如果做了一半却没有完成,这部分投入进去的精力就相当于白白浪费了。这对我们的大脑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2019/03/19